一、大赛名称:
2019 首届中国万物互联接入技术大赛
二、大赛宗旨
根据国家对未来物联网发展的要求,响应政府在物联网产业生态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标准建设、规模应用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为积极推广具有物联网创新技术、万物互联创新运行模式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和接入协议的应用,加快行业内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选拔技术人才,增强物联网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特面向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物联网人才组织本次赛事。
三、大赛简介:
此届万物互联接入技术大赛主要面向企业、高校、高职三类物联网人才群体,以团队为单位参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9位专家组成评审团。大赛设立竞技证书奖项,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权颁发。
竞赛期间参赛者不仅可以与行内人才竞技,还可得到院士、专家们的亲自指导。为帮助各参赛团队顺利完成比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特别开展了赛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万物互联接入框架协议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包含读懂各种智能产品的通讯协议说明、产品功能说明,通讯协议翻译、通讯指令录入、设备调试以及万物互联规则生成等内容。
四、大赛信息:
比赛时间:2019年11月09日
比赛地点:河南郑州
比赛场地:中国河南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二号馆6064展位
参赛人数:150-200人(分为企业组、高校组、高职组以及青少年参与组)
评委组成:由中国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研院所、企业等专家组成9人评委会
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协办方: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联盟、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
五、大赛奖项设置:
参赛组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四个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奖牌及证书;优胜奖,只颁发证书。特别奖:颁发奖牌及证书
六、比赛规则
1.参赛组别分为企业组、高校组、高职组,赛事轮流进行;每轮10个小组参赛,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每支参加比赛的队伍不得超过3人。
3.比赛时间:每轮10分钟
4.比赛流程:
1)选择设备:参赛选手现场从10个设备中自由选取5个设备;
2)录入协议:在现场对接入设备进行协议解析,并在比赛平台进行录入。
3)调试设备:在比赛环境中调试设备。
4)万物互联:选择任意一个已经接入设备绑定到账号内,实现与验证设备的万物互联功能。
七、评分标准
1.总分(100)=接入分(50)+万物互联分(26)+时间分(24);
2.名词解释:
接入分:设备成功接入,并调试通过的得分。
万物互联分:接入一个设备可以成功与其它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的得分。
时间分:额定最长接入时间为10分钟,在额定时间内,接入时间为时间得分。
3.分值评定办法:
接入分:接入并验证成功一个设备得10分,5个设备共50分。
万物互联分:参赛方任意选择一个接入设备,命题方任意选择一个验证配置设备,参赛方设备接入后,并能与验证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得26分,共26分。
时间分:10分钟额定时间内,接入时间最短,得分最高,共24分。按照额定时间减去实际完成时间的时间差记分,额定时间600S按每秒0.04分计分。
时间分计算:(额定总时间-完成时间)*0.04分/秒=时间分
八、参赛对象及参赛流程
1.参赛对象:
a)企业技术人员(以单位名义组队);
b)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以学校或学校下属院系及学科名义组队)
2.参赛流程:
通过仪器仪表学会公众号、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网站宣传链接、H5宣传小程序等接口,到2019首届中国万物互联接入技术大赛报名界面填写报名信息。同时可在界面下载赛事简介及比赛相关资料。
提交有效报名信息后,由组委会报名联系人主动沟通,一对一指导参赛资料填写、组队方式、赛前培训安排等事项。并向通过报名的参赛队发送正式邀请函(扫描件和纸质件,两种同样有效)。
由组委会培训组安排通过报名的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培训,培训时间一天,主要内容为大赛中所需技术基本知识和实操练习。
完成培训后的参赛队,在开赛前一周由大赛向参赛队发布比赛设备接入协议,供参赛队进行前期比赛内容的准备。
(审核编辑: 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