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新动态,搅动千亿医用耗材市场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210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医保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了医用耗材需求的不断上涨。根据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医用耗材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0-2018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4%,2018年达到2700亿元以上。而伴随着我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也加大了挤出医用耗材“水分”的相关工作。
     
      11月25日,京津冀三地医保局联手宣布了一件大事:三方签订《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三地医保全面且深度地启动实质性工作。经协商,这三地药品集中采购要建立、完善集采数据库共建互认机制、药采价格互换联动机制,推进信息互通共享。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将组成采购联盟,通过统一采购平台实施采购,采购联盟依照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年度总用量,进行带量采购。其实早在2016年京津冀就启动了公立医院联合采购工作,联采心内血管支架类等六大类品种,建立了统一价格联动机制。自2018年6月执行以来,六类产品价格已经平均下降15%。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此次三个医药大省的联采,也必将给整个医用耗材市场的价格带来巨大的冲击波。
     
      实际上,为增强医用耗材供应保障能力,降低医用耗材供应价格,使医疗机构摆脱逐利性,往公益性发展。近年来,国家就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6月15日,北京启动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全市近3700所医疗机构取消耗材加成。6月1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又发布了《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时,应当充分考虑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成本,并将其作为采购医疗设备的重要参考因素。
     
      6月27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表示,为稳妥推进各类医疗保障标准的贯彻实施,前期重点开展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4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测试使用。到2020年,在全国统一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逐步实现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还在附件中明确规定了“医保医用耗材编码规则和方法”。
     
      而为了支持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近年来多地关于医用耗材的区域团购也频频出现。例如去年3月深圳就准备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组团“团购”的模式,挤去医用耗材费用中的“水分”,在减轻市民看病负担的同时,也持续优化深圳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而近期,南京联盟淮安、泰州也围绕着血液透析器、口腔正畸托槽、中心静脉导管等3种耗材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价格谈判。按照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报送总采购量的70%估算本次联盟采购总量,总购量将达到1.4亿元。
     
      总体来看,医保政策将持续影响医药行业市场结构,“结构性”调整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国内医药行业持续面临的考验。医用耗材企业到底未来如何,就看是否能通过更新自动化设备、新建或改造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提早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了。毕竟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抗住行业的风风雨雨。

    (审核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