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突发的疫情就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实战。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分担部分仁里工作无疑是一次检验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生活。作为机器人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延伸至了智能服务领域。
目前,全世界机器人产业中,中国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无论智能化程度还是运动能力,中国的机器人都在国际舞台有了一席之地。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问诊机器人、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
例如,机器人在此次疫情中广泛应用的消毒、配送等场景,对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相关产品的适用环境也相对有限。此外,作为医疗机器人,许多产品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一道难关。当疫情退去之时,才是对机器人企业真正考验的开始。
通过此次疫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替代重复性劳动、防止接触性感染、还能赋能疾病诊疗,使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前景也更加明晰。
(审核编辑: 智汇婷婷)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