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功能性纤维项目投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咋布局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点击:230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恒逸石化 环保功能性纤维

    2月23日晚间,恒逸石化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宁恒逸新材料”)建设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第一套生产线G线(产能25万吨/年)及相关配套工程于23日投产,并正式产出合格产品,产品以POY细旦为主。


    资料显示,海宁恒逸新材料公司“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纤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3.6亿元,采用先进的熔体直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技术,全部投产后将形成100万吨功能性纤维产能。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宁恒逸新材料100万吨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全面完善恒逸石化现有产品布局。由于该项目的产品是智能环保功能性纤维,相比普通纤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作为化纤大国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但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产品研发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化纤行业加大创新力度,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进一步提高,功能性纤维得到了一定发展,产品附加值也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环保功能纤维研发和生产不足。


    为此,进一步扩大我国高新技术纤维生产规模,发展功能性纤维,提高化纤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当前化纤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创新发展方向


    目前,先进功能性纤维产业创新方向包括以下几点:


    1功能纤维新材料


    如聚酯及聚酰胺高效柔性化纤维材料制备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阻燃、高舒适性等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以及纺织染整技术生物基二元醇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纤维素溶解、溶剂回收等新型纤维素核心关键技术;


    2高端用纤维材料


    如高性能纤维功能材料设计和应用;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及其功能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一体化技术;


    3前沿纤维新材料


    如纳米纤维规模化制备及应用开发技术;光致变色、温致变色、能量转换、能量采集、多重响应传感等智能纤维生物医用聚酯纤维、生物医用聚乳酸纤维、生物医用再生纤维等。



    产业发展之路


    那么,未来先进功能性纤维产业究竟该如何发展,有关专家表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先进功能纤维领域要重点关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提升行业层次和争取未来竞争优势方面双重发力。例如,纤维材料的差别化和功能化关键技术、低成本高效及制备差别化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有机高性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等共性技术,以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纺织材料、抗微生物材料、生物可降解纤维和仿生织品等前沿技术。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重新梳理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打造新型创新载体,集聚科研基础设施、工程数据、知识产权,以及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建立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重构行业创新生态系统。


    2强化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公共服务支撑能力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建设一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行业企业,尤其是研发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从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专利运用、成果评估、应用推广、企业孵化到信息服务、人才培训、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在建立和整合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过程中,进一步突出成果转化、技术扩散和转移职能,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技术转移和成果推广的配套政策。建立成果推广奖惩机制,促进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3培育和储备一批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创新人才


    加强先进功能纤维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核心领军人才、研究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和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完善面向功能纤维领域的人才服务体系。依托东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增强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与纺织工程及纺织机械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系统规划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工程。依托长三角、珠三角等行业发达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加快培育电子设备、高端机械等生产技术实用性人才。


    (审核编辑: Doris)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