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准狠! AI在防疫中派上了这些用场

来源:原创

点击:230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人工智能 疫情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全国范围内终于出现了较大好转,并且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局面。这除了得益于普通人群居家隔离的效果发挥外,还依赖科学的防治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辛勤努力。在整个防治体系中,人工智能在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工信部大力推崇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用于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提高抗疫效率。工信部称,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AI辅助诊断 提升救治效率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配合医生及相关医疗资源进行辅助诊断。例如,通关医疗平台进行远程在线问诊、通过AI影像辅助诊断、利用AI快速智能检测诊断等。
    辅助诊断在疫情防控中有自身的优越性。在疫情高发期,人们既要保持相对隔离的状态,要有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因此AI远程在线问斩可以既减少接触的风险,又达到有效诊断的功能,并且为其他医院释放了医疗资源。
    在成都,“医联”互联网医院平台推出网络问诊服务,AI远程在线问诊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与用户多轮问答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给出合理分析及建议。目前平台上3600余名医生已完成在线问诊14万人次。

    AI影像分析,则能大幅度提升诊断效率。在疫情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核算检测存在轻微反复性而引发不确定性,因此通常需要结合临床CT检查最终给出诊断结果。CT检车的过程,则需要消耗医生大量的时间,既会延误部分治疗时间,又加重了医院检测的重担。而AI影像分析技术,可一同人工智能的强大算法,在5秒内完成数百张影像的初步诊断分析,再给医生复查提升效率。疫情中有多所AI医疗企业通过构建医疗影像诊断系统CT+AI的模式,为快速隔离、诊断、治疗争取了时间。

    AI体温检测,精准排查疑似人群
    疫情期间,人体测温基本上成为了全民共识。在人群密集的区域,虽然额温枪、测温仪架起了严防死守的把手,还是会出现人工应对巨大流量反映不及时、或者错漏现象。
    因此,把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对人流区域多人额头温度进行快速筛选及预警,快速提升在人流聚集处的筛选效率。据了解,百度已经在火车站落地了AI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温度分析算法,可实现人流密集场所的快速体温检测。

    AI助力药物研发 缩短周期
    不仅如此,AI技术还在帮助加速研发药物对抗疫情。传统药物研发中筛选过程十分缓慢,花费时间及金钱成本高于高昂。基于此,人工智能可以充分算力优势和分析能力,通过建立算法模型,完成药物原材料配比、设计、从而加速药物生产。
    疫情期间,一些AI企业与医学研究机构共同抗击疫情。例如,百度向各大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利用LinearFold算法能够将解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阿里巴巴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合作开发药物研发大数据平台,能够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有效防止由于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可将原来数小时的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且检测出病毒变异情况。


    事实上,疫情期间AI不仅在疫情防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在因疫情而受影响的商业、城市、生活层面,如电子合同的数据处理、参与城市治理决策、远程智能教育方面都有着极为关键的应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治及社会治理、居民生活将会迎来更多益处。


    (审核编辑: KEEP)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