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你,用APP买菜了吗?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3192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app 网购

    “我是京东小哥,您的快递将在18点40分到达小区南门请您19点10分前领取”当下用APP买菜的人群越来越多,安全方便,买一次大约可以吃个两三天。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在家里。随之而来的,则是线上买菜需求激增,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火爆。“你买到菜了吗?”成为不少人微信聊天问候的流行语。 

      

    确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关系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菜篮子拎得稳,老百姓心不慌。面对疫情,各大生鲜电商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出妙招解难题,努力保障供应,携起手共战“疫”。 


    疫情爆发后,到店的顾客数量不如以前,但对蔬菜的需求并没有减少。与到店人流量减少相比较,店里的分拣员却忙碌了不少。他们的工作是把线上订单的货品备齐,然后挂到传送链运送至后仓打包。超市里采购区略显冷清,但取货处是另一番景象。“大白菜3棵、土豆2斤、红萝卜1斤……”一名工作人员照着单子念,另一名正在整理打包。他们的对面,则是排队等候的3名配送员。

      

    一时间,各大生鲜电商线上订单量猛增,交易额大涨。据记者调查,盒马鲜生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220%;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销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春节期间,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增长470%。此外,永辉买菜、叮咚买菜、多点等平台订单数均激增。 

    线上抢菜难,是因为蔬菜不够吗?公众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国内上游产能是巨大的,疫情爆发初期,我们主要面临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人力和运输问题。 

      

    疫情爆发初期,一些地方封村封路确实给运菜带来了困难。对此,各平台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配合,开设绿色通道。上海市政府给盒马紧急解决了110张物资保障的绿色通行证,保障供应民生的商品物资顺利抵达。在与当地管理部门协商后,每日优鲜也恢复了正常运输,现在每日蔬菜供应量可以达到1500吨。 

      

    既然从原产地运输有困难,那么干脆就把供应链“本地化”。对一些特定品类的蔬菜,我们不通过中间批发商采购,而是基于各个门店的销量数据预测,直接与当地种植户签约订单。这是盒马鲜生保障“货架满”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运输管制最为严格的湖北,供应链的“本地化”就更为关键。在湖北襄阳,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居民买菜不便;可同时农户也因道路封堵,蔬菜产品大量滞销。京东生鲜“中国特产·襄阳馆”的运营团队在了解到社区需求难点后,主动联系政府,提出依托本地供应链体系,来解决蔬菜供需对接的问题:即通过各个社区汇总采购需求,再由京东物流把本地农户的蔬菜配送至社区指定地点。后续“襄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该模式已在江西、河南、陕西、贵州等20多个省市落地。

      

    线上下单,缺乏直观体验,用户对送到自己手中菜的品质难免会有担心。“全程信息化,来源可追溯”,盒马鲜生从蔬菜种植开始,便介入指导,到采摘时实行严格的农残检测,入库时还会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上市。 

    蔬菜损腐率高、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行业痛点,也是各大生鲜电商着力解决的问题。全程冷链、即时物流的体系。从蔬菜采摘到入城市大仓,再到前置仓,全程冷链处理。而前置仓的设置一般距用户1至3公里,损耗率可控制在1.5%以内,节约成本主要靠集约型代替单包裹运输和减少冷媒及包材使用来实现。 


    北京的陈先生是各大生鲜平台的老顾客,“我之前就一直用手机下单买菜。”他说,但最近的感受是,送货速度远不如平常,之前用一个小时,现在经常要隔天才能到。 


    配置消毒工具,定期对各类仓库、门店以及配送箱进行清洁消毒。为各环节人员包括配送员配备口罩、体温计。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安排就医。这些措施基本成为各大生鲜电商防控疫情、确保卫生安全的标配。 


    “无接触配送”货架,往往也由生鲜平台提供。比如美团买菜就在部分社区设立了“无接触配送”货架,既实现了食材安心送达,也提高了骑手的配送效率。据了解,美团买菜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近100个社区陆续铺设货架,方便更多居民取货。 

      

    持续优化服务,方能赢得支持。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表示,防疫期间,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想留住用户,还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 

    (审核编辑: 智汇婷婷)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