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5G核心网建设的未来三大方向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290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爱立信 5G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也是继2G、3G、4G之后的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5G技术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爱立信认为,把握了面向业务及应用的分布式云架构、降低运营成本的云原生技术及自动化网络、高可靠低时延的业务保障功能这三大方向,就是把握了5G核心网建设的未来。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rje Ekholm)表示:“爱立信在5G开发和标准化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引领5G的开发与推广。我们随时准备在全球任何客户需要的地方,通过无线和核心网络,部署并推广5G解决方案。


    方向一:双模核心网络有效解决容量迁移并降低投资成本


    历史经验表明,5G新用户大部分来自原有4G用户,这意味着运营商需要快速建设一个大容量的5G核心网,但同时原有的4G核心网可能会因为用户的流量向5G快速迁移而有较大的容量冗余,爱立信的双模核心网络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容量和投资问题。

    双模5G核心网络,采用统一通用软件平台,同时搭载4G和5G核心网功能,遵循原生云设计理念,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统一简化的O&M系统,管理流程自动化,具有超强的用户面转发性能及扩展性,开放可编程的网络接口可支持开放的应用,EPC/5G EPC/5GC全方位灵活配置可以有效应对容量在4G和5G之间的分配需求。使用这种架构,可以降低网络总拥有成本,包括网络建设投资、机房、运维人员及网络集成工作,另外由于云原生的架构,可以更好的采用CI/CD流程,大大降低业务上线时间和成本。


    方向二:云原生及容器技术助力运营商创新业务并提升效率


    随着5G用户的快速增长,各通信服务提供商越来越需要应用程序的云原生设计,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更快的新业务上市时间和更高效的云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其中最关键的应用就是3GPP标准的云原生5G核心网络功能。


    为了进一步推进运营商的5G之旅,爱立信引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从传统云基础设施中去掉虚拟化层,使用裸金属容器。爱立信云原生基础架构从根本上简化了云基础架构,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性能。通过自动部署云原生应用程序,与在虚拟机中部署应用程序相比,总拥有成本 (TCO) 可节省高达30%。该解决方案可跨核心和边缘进行扩展,支持超大容量的5G服务和应用。


    2020年2月,SKT电讯已成功测试了爱立信的双模5G核心网和裸金属容器解决方案,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 NR SA的商业化。


    爱立信在云原生和容器技术方面一直是积极的贡献者,在开源社区中推动云原生、AI/ML、 自动化、编排及边缘计算等5G业务相关场景,并为各种开源项目提供支持和贡献代码。爱立信也是ETSI MANO支持云原生架构的主要贡献者,深入研究了容器架构服务管理到MANO架构的映射,为最终方案的选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方向三:高可靠和低时延的网络为行业赋能创造可能


    3GPP R16及R17,重点增强面向行业应用的uRLLC及Vertical LAN及TSN技术,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爱立信提出的uRLLC 架构方案,被3GPP接受。通过重用和扩展现有网络中支持的双连接功能,可以实现在3GPP系统中(包括RAN和CN)提供不相交的冗余用户面路径,从而实现工业应用部署所需要的高可靠性级别的数据传输能力。


    在TSN应用中,时间同步是实现数据包按确定时间传递的前提,从而满足工厂自动化应用程序对延迟、抖动等时间参数的严格要求。3GPP采纳了爱立信提出的基于用户面的时间同步方案,作为3GPP系统集成TSN能力的基石。该方案充分利用了现有5G网络节点的时间同步能力,又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具有可灵活部署、对5G系统影响最小、与原有系统兼容性好以及可同时支持多个TSN时间域等特点。在5G-TSN领域,爱立信还提出了基于单个UPF的5G逻辑网桥架构、5G QoS映射流程以及TSN时间调度方案,并被3GPP采纳,为完善5G系统支撑TSN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


    5G专网也有很多市场需求。在非公共网络 (NPN) 领域,爱立信积极推动基于切片的NPN方案,并与中国移动一起,对网络接入控制和网络切片选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被3GPP所采纳。该方案保证了网络接入控制与切片选择的解耦,为NPN在垂直行业的灵活部署提供了可能。


    爱立信和中国移动共同开发多个智能工厂的应用案例,展示了5G在智能工厂中的机械臂应用,并探索了跨行业智能制造的新模式。

    未来,爱立信仍将与中国运营商在全球标准化组织及开源组织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在智能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持续推进与运营商,促进5G技术、应用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大繁荣。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