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BAT收购 云知声点燃人工智能的物联网争夺战

来源:头条号/有言

点击:131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云知声 BAT 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今年3月谷歌Alpha Go大战李世石并取得五局四胜,相信很多人对此都已经不陌生了。除了Alpha Go这个人工智能棋手,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多,比如在今年5月19日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对外发布的智能家居的家庭智能终端Google Home。

      “OK,Google,播放今天早晨的音乐”

      “Hey,Google,把Kevin房间的灯打开”

      ……

      是不是很炫酷?!当然了,实际上在Google Home之前,亚马逊早在2014年11月就发布了Echo智能音箱,这款矮墩墩的圆柱形产品据估计已经售出约300万台。

      苹果也在今年6月14日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将苹果语音助手Siri向开发者开放。苹果虽然在2012年就率先发布基于人工智能的Siri,但由于存在与许多第三方服务不兼容、缺乏可提取的用户个人数据等弱点,用户接受度并不理想。分析人士认为,苹果没有利用好在语音数字助手方面先声夺人的优势,如今开放Siri平台正是希望与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发力竞争,向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以求抢占市场。

      除了这些国际互联网巨头,不少中国公司其实也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方面跃跃欲试,包括百度在2015年世界大会上全新推出的度秘(英文名duer)、科大讯飞以语言语音为入口的认知智能“讯飞超脑”、为智能硬件产品提供语音交互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思必驰、擅长语义解析的虫洞、做微信语音生活搜索的出门问问等。

      在这其中,还有一家叫做“云知声”的公司。

      云知声创立于2012年6月,专注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2013年6月完成1亿元A轮融资,2014年底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底完成了B+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

      近日,云知声在中关村召开“认知世界,更强智能”技术引擎升级分享会,宣布云知声已完成技术引擎3.0版本升级,并首次提出“语用计算”的技术理念。

      何谓“语用计算”?国内外人工智能有什么差异?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云知声CEO黄伟在会后接受了有言的采访。

    云知声的四年:免费开放 B2B2C

      2004年,中科大博士毕业的黄伟加入了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MCRC)。期间,他带队开发出世界上首个手机声纹认证系统。后来语音识别系统开发商Nuance公司收购了黄伟所在的摩托罗拉语音业务团队。

      2009年,黄伟加入盛大创新院,并于次年创建语音分院,力图将语音识别技术与盛大互动娱乐系统相结合,延展到用户端。

      2013年底,黄伟正式加入云知声,并出任CEO。云知声的创始人梁家恩在黄伟到任后,转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TO。

      在云知声创立之时,科大讯飞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梁家恩因此强调互联网思维,采取更灵活的手段去扩大合作伙伴。据了解,当时罗永浩做锤子手机的时候想加入语音控制,最初找的是科大讯飞,但找了 2个月对方没拿出任何东西,后来云知声迅速跟进并达成合作,锤子手机的发布会也才让很多人知道了云知声。除锤子外,搜狗和乐视也是很早就与云知声达成合作的。

      据了解,云知声最初的数据库是需要好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去录制的,必须要知道每一个特殊的发音是什么样的。为了扩大语音数据来源及开拓市场,云知声将其语音云平台面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免费开放,去支持更多的中国用户的语音交互。

      2015年9月24日,乐视对外第3代超级电视,推出超级语音2.0功能,背后就采用了云知声技术支持的语音助手。除乐视外,云知声还为长虹、海尔等白电品牌提供了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黄伟认为,相比可穿戴的智能终端,智能居家和车载将是会更好的载体,市场使用前景也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出语音技术在智能领域上的价值。因此云知声采用B2B2C的模式,重点布局了智能家居、车载两个类别,另外则是医疗和教育。

      在产品层面,AI芯、AIUI、AIService三大解决方案支撑起云知声核心技术的落地和实现,目前已经在家居、汽车、医疗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云端芯”生态闭环。4年间,云知声的办公地点从几十平米的民宅,走到了几千平米高大上的写字楼;从10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到了200人左右的中等规模企业。

      据云知声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云知声已经覆盖了476个城市,9000万台接入设备,年调用量增长率达到了375.3%。目前云知声占有中国后装车机市场60%的市场份额,同时云知声还是白色家电领域唯一落地出货的芯片供应商。云知声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2万家,覆盖用户超过1.8亿。

      黄伟表示,云知声接下来讲将进一步通过布局物联网来自动获取数据,未来将从“以设备为中心”进步为“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

      至于未来会不会研发面向消费者的2C产品,黄伟表示短期内还没有相关计划。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是用户培养阶段,并没有到爆发的阶段,任何产品做的再惊艳用户量都不会很大。云知声采用B2B2C的方式去过度,先辅佐客户给他们提供方案,帮助他们把产品落地,但也不排除在未来会研发自己的终端产品。

    什么是“语用计算”?

      黄伟:语用计算是语义理解的下一阶段,云知声在基于语义理解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的现场环境和背景信息的因素——让机器真正理解语言深层次的含义。

      语用计算即应用多样化的语境信息为对话式交互服务的技术。这一技术和学术界提的计算语用学的区别在于:

      1、我们考虑了人机交互的特殊性。即人、设备、环境,而不是人与环境,语境信息中包含了和设备相关的内容,如设备的反馈、设备的显示内容、设备的感知器获取的信息、家居中控的设备信息库等。

      2、计算语用学主要研究会话语义的理解,而语用计算不仅仅包括语言理解,还包括在自然语言生成和人机交互框架中如何利用语境信息。

      为什么云知声不做2C产品?

      黄伟:我们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B2B2C的公司出现,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做2C产品,但我们认为现在2C的人工智能产品可能销量都不会很好,反倒不如在背后给客户提供好技术支撑,我有很多的技术要打磨,我们希望把技术做的更加完善。但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都做好了之后,可能也会推出自己的2C产品,这是不同阶段的选择。

      技术创新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如何生存?

      黄伟: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强调模式创新和运营创新,模式创新是没有壁垒的,运营创新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强项,但可能只有BAT去做,因为必须要有强大资源去投入。技术创新需要长时间的一个积累,中国现在在海外做的最好的是华为,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技术创业要敬畏技术,但也不能把技术放大化,做好技术的同时也不能疏忽管理和运营。

      在云知声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候,BAT中的一家就曾经想要收购云知声,但我们认为肯定没必要卖。现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BAT也都在做,但并不是说其他技术团队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中文语音识别方面,现在竞争态势如何?

      黄伟:我认为在中文语音识别领域,云知声是属于第一阵营的,其他还有苹果、谷歌、百度、讯飞等。云知声的规模当然没他们大,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细分方向不一样,我们可能会更专注,单点突破。我相信在物联网这个时间窗口,和其他公司比,云知声虽然资源上有差距,但是从产出上来说的话,目前来说我们不仅没有差距,反而正走在前面。

      与科大讯飞这样的巨头相比呢?

      黄伟:讯飞毋庸置疑是伟大的企业,但讯飞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教育、运营商、金融、政府领域。另外讯飞是一家上市公司,要关注资源投入和收益产出比。坦率来讲,今天物联网的业务几乎是赔本的,所以我们跟讯飞技术都很优秀,但是为了让客户买单的话,技术优化目标不一样,提供的服务不一样的,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也不一样。整体而言就是资源投入上讯飞可能不会作为重点,但对云知声来说物联网是要全身心来做的事情,今天它的规模并不大,但我们更相信未来。

      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呢?

      黄伟:业内一线的公司包括谷歌、百度、科大讯飞等使用的技术都差不多。因为现在学术、技术层面的沟通是相对非常充分的。不同在于,每家公司基于对算法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加上面向的应用场景不同,针对不同场景的优化细节也会不太一样。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