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数字化有望成为智能制造发展新方向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34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精益数字 智能制造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提出,他们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最适合于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其核心内容就是不断消除浪费。



    精益知识传递、问题导向、持续改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以中国制造企业的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巨来看,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精益之旅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重点建设数字化工厂,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提供个性化产品,同时提出要普及精益现场、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在中国推进精益管理已经从个别企业的选择上升为政府部门所倡导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


    有一些企业正在推动精益理念并且使之落地生根:


    中国南车集团采取先标杆打造、后扩展复制的方式,由易到难,用精益管理实现高端制造和高品质、低成本的发展目标;中集集团在内部实施精益管理后带领供应商一起学习和实施精益管理,积极构建精益供应链体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着力培育精益文化;长安汽车则确立了“品质、精细、锐意进取”的发展原则······


    精益管理已经由最初在生产系统的成功实践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改善资本投入,进而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挤压”。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速“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


    另一方面,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弱化,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因此,我国以往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资源,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中国制造推进管理升级、智能制造已经迫在眉睫,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精益之路上越走越顺畅,中小型企业更要加快步伐加入精益企业管理升级的队伍,为企业的智能制造打好基础!


    一言以蔽之,精益方法是管理基础,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业4.0”是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打好精益基础,才能使互联网与工厂的生产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业4.0”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审核编辑: 小王子)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