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战略物资?外媒分析世界各国半导体发展动向

来源:参考消息网

点击:273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半导体供应链

    据日本雅虎新闻网站报道,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各国都有一个明显的举动,即加强本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因为他们认为半导体目前是一种战略物资,而且欧盟限制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液化气,这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报道称,虽然俄罗斯不是半导体生产国,但它却是钯等稀有金属的出口国,而钯对于尖端半导体和电动车中的蓄电池是必不可少的金属,各国担心这些产品的采购受到影响。

    过去半年里,发达国家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下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即在投入大量补贴的基础上加强本国的半导体生产能力。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应对俄乌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出于对尖端半导体的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台湾的担忧。特别是,与中国大陆——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隔着海峡相望的台积电(TSMC)采用先进的逻辑半导体工艺,并且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

    尽管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并非有意为之,但各国确实受俄乌局势影响,对半导体采取了相关行动。

    近期报道中,最令人玩味的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盖尔辛格突然访问了台积电,要求增加尖端半导体的生产。报道认为,英特尔在生产自己的尖端产品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呼吁台积电提高产量,以缓解其部分供应问题,但由于没有媒体发表相关报道,所以这一事实并没有经过官方的认证。

    盖尔辛格在访问中国台湾之前,先一步访问了印度,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后,两人都在推特上提到在半导体发展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表明英特尔正在进入印度市场,而印度对国内半导体的生产表现出积极态度。盖尔辛格此举确实是天赐良机,给人一种各国在这一领域都很活跃的印象。即使粗略地看了过去半年的媒体报道,包括日媒没有报道的内容在内,也能发现下述各国的发展动向。

    日本

    台积电已决定在熊本建厂。大致宣布了未来的计划之后,为确保可以引进优秀人才,目前台积电已经开始招聘。该工厂计划生产的产品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模拟和微控制器等。

    美国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拥有巨额预算的法案(CHIPS)《为芯片生产创造有益的激励措施法案》,以强化美国国内尖端半导体的生产基地。同时,英特尔和台积电不断加大在美投资,以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规模,而CHIPS法案重点强调对半导体芯片产业领域的支持和补贴,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德国

    英特尔公司宣布投资170亿欧元,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建厂。该计划只公布了将建造2座工厂,这是迄今为止在德国以及欧洲最大的一笔外国直接投资。

    欧盟

    欧盟委员会启动了《欧洲芯片法案》(欧洲半导体法)旨在加强半导体生态系统,以确保欧盟在半导体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供应安全、弹性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这项立法,欧盟将吸引430亿欧元的投资。同时,意大利政府宣布到2030年为半导体行业提供800亿欧元的预算。

    加拿大

    技术和创新部宣布将向半导体产业投资2.4亿加元,以促进半导体和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该计划支持包含在加拿大经营的外资公司在内的100家与半导体有关的公司的研究、开发和制造。

    沙特阿拉伯

    3月底在利雅得举行的一个论坛上,沙特阿拉伯宣布了国家在半导体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战略新方向。这个方向是国家项目“沙特2030愿景”在高技术领域的首要任务。

    长期以来,沙特阿拉伯一直积极地为半导体、自动驾驶和智能城市的未来计划吸引外国投资,并且为了推动能源战略转型,保持全球能源领导者地位,将投入巨额预算。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中国台湾的富士康——苹果的主要代工生产商,计划在沙特投资90亿美元建厂。

    除了这些投资大量资金、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之外的国家,还存在一种情况,即对于国内的技术和人才的外流,出现等待的围堵趋势。

    目前,各国对本国半导体供应链积极采取相关行动的现状,反映了政府希望在投资大量资金的基础上可以保证经济安全。

    最初,自研芯片是从苹果和谷歌等全球巨头开始的。目前,苹果公司主要产品的CPU几乎100%都是自己设计的,而苹果也几乎把100%的芯片代工都交给了台积电。台积电选择将其最先进的产品集中在中国台湾生产,后者正处于中美两国争权的斗争中,增加了地缘政治风险。

    此外,为了确保自己国家的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各国将半导体制造作为支持重点,形成了一种双重结构。

    因为半导体供应链是高度全球化的,因此各国不可能涉猎半导体供应链中的所有领域,但本国占供应链中的重要部分,将会大大增强其谈判力,以确保半导体的安全。表面上,各国给人们一种热衷于半导体器件生产的前端工序的印象,但伴随着一体化水平的急速提高,后端工序也具有巨大的技术价值,各国未来的行动可能会将整个供应链考虑在内。(编译/唐凌宇)


    (审核编辑: 智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