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陶永: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实现高校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智汇珺主原创

点击:277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世界机器人大会 智汇专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陶永

    采访地点: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

    采访嘉宾:陶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永接受了智汇工业、智教新媒等媒体的采访。作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设计课题研究项目的负责人,陶永教授针对国内外机器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未来机器人行业发展提出许多有益见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永接受采访

    多国争夺高端机器人核心技术,中国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向前发展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陶永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底层技术更迭加速,机器人越来越成为智能工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装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高端产品,加大产品产业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我国在世界机器人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布局, 2021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多部委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机器人发展规划》,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相关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支持本土机器人产业向前发展。

    “从需求层面上看越来越迫切,同时机器人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辐射带动作用,它对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特别重要。”陶永说。一方面企业通过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有助于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另一层在社会服务方面,服务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完成无人配送、无人送餐、安全消杀等服务性工作,对未来社会、家庭都非常重要。

     

    积极落实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据陶永介绍,随着北京市各级政府对高校师生团队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与高校研究实现对接,探索出新的成果转化模式,有助于孵化更多产业链高校科技成果。比如,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的许多机器人研究课题都实现了成果转化,其中既有承担国家课题组的师生团队,也有凭借大学科技园孵化平台探索出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越来越多,“比如专精特新小巨人‘遨博智能’,也是国内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他们的控制器就是自研,伺服电机驱动器也逐渐从国外采购变成国产。除了一些专用芯片外,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在很多环节都实现了国产替代。”陶永介绍到。同时,专精特新企业也在积极与高校合作,和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专精特企业成为公司骨干。

    坚持机器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攻克技术难题

    国家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企业主动跟进技术研发,用户终端积极支持,有助于形成完整可控的机器人产业链。国内一些机器人公司发展速度较快,并且研发成本相比国外企业较低,产品性能和服务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国产机器人的零配件已经开始由国产替代进口。“虽然现在我国机器人在快速发展,但有些核心技术并没有完全突破。我国机器人产业目前仍存在核心技术壁垒、实用难度较大、人才缺口较大的发展难题。”陶永说,像视觉识别、交互运动的控制、末端抓取、智能操作等,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访谈中,陶永希望在国家政策层面加大鼓励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比如完善企业不同阶段发展的配套环境,加大投融资孵化平台的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对国产机器人采购的支持力度或是落实财税补贴措施,将会有更多科研成果能够更好更快实现转化。(作者:智汇珺主)


    (审核编辑: 智汇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