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于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同期博览会开展期间,电科21所携其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积极参与其中,引起广泛关注。会时,电科21所副总杨亚就本次机器人产品接受了智汇工业记者的采访。
电科外骨骼机器人拥有明显优势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电科21所现阶段主推的机器人产品,以白虹机器人和紫边机器人两类最为主要市场分析量的骨骼机器人。杨亚介绍到,这些机器人的研发全部为电科21所自主研发,从电机控制的芯片如电科58所研制的芯片开始,电机加齿轮、斜坡等全部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且在未来的四足机器人上,电科21所的PC机的CPU也完全适配,这不仅成就了我国机器人的独立研发性,在对国家负责人的层面来讲,也做到了不受制于人。
比起四大家族中主要攻克臂类机器人的企业,电科21所虽成立时间较短,但拥有机器人的核心关节部件、行星齿轮的加工等专业独特的设计加工能力,拥有了电机的驱动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这些支持机器人算法和设计的关键核心部件都已被开发掌握,对机器人整体自主研发起了决定性作用。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应用广泛
杨亚提到,电科21所外骨骼机器人所涉及行业非常广泛。除了军事方面这类较为机密的用途以外,在工业领域的很多流水生产线,电科21所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一些仍需人为参与的领域有了重要机器人替代突破,已经开始有小批量的订单培养怎么使用这些机器人替代纯人工工作,通过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对工人腰部力量提升巨大,可以节省20%-40%的力量,从而在保护工人健康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在医疗康养领域,一些患有肢体协调等肌体问题的患者在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以后,通过机器人协调四肢力量的特殊算法,帮助患者进行正常行走等日常活动,也可以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帮助神经受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如此,对于中老年人,一套轻巧的外骨骼可以使使用者在进行爬楼梯、爬山等需要用到腰腹力量和腿部力量的运动中更加轻便、省力的完成动作;在消防领域,对于消防员这样经常需要爬楼梯、进行危险救援的特殊工种来说,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助力发力,从而节约了救援时间。杨亚表示,在未来,有关外骨骼机器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场景和新的生态体系会逐渐发展完善,并形成良好的产业形态。
相较于展会上其他外骨骼机器人,电科21所外骨骼机器人拥有着领先的配速参数。杨亚透露,电科21所外骨骼机器人最快的速度达到11.6公里每小时,一个业余的跑者在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后10公里的配速最快能够达到11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的跑步能力。除此之外,电科21所外骨骼机器人操作简单且便捷,上手性强,这也是电科21所深入调研的方向,现在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版本的优化,大版本已经更新到了3.0。
电科技术在疫情环境下稳步发展
在现如今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电科21所的海外订单数量依旧客观。杨亚表示,尽管在疫情期间,工人在工厂里受疫情影响被封控管理,出口船运受阻也使供应链受到了影响,但整体生产加工和订单数量一直较为平稳;在进口方面,杨亚表示电科21所现阶段不受进口芯片等配件的控制,未来使用的芯片将以电科集团内部的芯片为主,在疫情期间,也会着重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产品的打磨和设计的发展方面。此外,电科21所拥有一个机器人中心,以及专业的民品生产的电机生产企业,在机器人的开发和配件的研发方面分工严谨分明,再加上专业工厂根据需求的配套生产加工,使得整体产业链线路效率高,质量高。
电科注重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除了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电科21所在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从未间断。据杨亚透露,今年电科21所与意大利的一家知名研究机构共同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并得到上海市有关部门的特别支撑,已投入中意合作“一带一路”的联合实验室项目中,并预计今年十一月份揭牌。在人才培养方面,电科21所拥有非常平稳的培养计划,从去年的70人到现在发展为85余人,一直在稳步的培养新一代人才力量的过程中,并预计在未来至少达到300人以上的优秀储备力量。此外,普天物流也正逐步与机器人公司做融合,将电科21所的整个产业链从工程师能力、设计能力和工业能力全部整合,在业内人才引进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
(审核编辑: 智汇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