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不需要娱乐——专访中国智能制造权威专家、中航工业信息化首席顾问宁振波先生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443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制造 工业4.0 数字化 信息化 智能化设计 智能化工艺 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服务保障 智能化管理 三体智能革命

    专家简介:


    宁振波,中国智能制造权威专家、中航工业信息化首席顾问、中航工业301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23个专家之一。航天、兵器、造船等多家制造企业的外聘专家。

    11月21日,北京2016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气温骤降。然而,窗外的严寒却无法阻挡专访的热度——下午5时,凤凰汇,智汇工业特邀中国智能制造专家、中航工业信息化首席顾问宁振波先生,开始了面向中国权威智能制造专家的专访。

    智汇工业:您好! 2016年的中国制造业领域可谓风生水起,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各类论坛层出不穷,也涌现了众多智能制造的“专家、大咖”,对此现象,您怎么看?   

    宁振波: 传统制造业受关注是好现象、是好事,但我曾经说过:搞智能制造,一定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准备地执行。如果是错误的方向、疯狂地执行,有可能让企业万劫不复。今年各种论坛开始增多,但也存在鱼目混珠的问题,明年这种情况可能有增无减,我们呼吁以工信部等政府部门为主导,高质量、具推广价值、可复制案例的论坛可办、可参加,而那些纯商业化行为就要适可而止。关于智能制造“专家、大咖”,没有制造业的实践经历、没有制造业的底蕴,谁敢称为专家?要成为制造业专家,首先不要看他说过什么,而是要看他做过什么,做成功过什么! 

    智汇工业:您刚刚提到:“搞智能制造,一定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准备地执行”,可否深入阐述一下什么是正确的方向? 

    宁振波:在这里,我引用一下北航刘强教授对发展智能制造的“三不要”观点:不要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智能制造不能离开高档软件,“智”字的解读今天就是懂CYBER( CPS——赛博物理系统) ,其中三个BOM是核心要素:分别是生成EBOM、转化/发放PBOM、应用MBOM。

    智汇工业:业内有种认知误区:生产上实现机器换人,即实现了智能化,即可玩转智能制造,玩转工业4.0,您能正确解读一下吗?

    宁振波:首先,用“玩转”这个词,我就不认同,工业不需要娱乐,没有哪个制造业的成果是“玩”出来的,都是经过艰辛的努力,付出,甚至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成就。在生产上实现机器换人,这只是智能制造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包括:智能化设计、智能化工艺、智能化服务保障、智能化管理。只有深入实施数字化工程,并从我刚提到的五个方面入手,才可能最终实现全面智能制造。

    智汇工业:您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前景如何看待?

    宁振波: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还是乐观的,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智能化改造需求很高,前景广阔。工业软件、工业设备等都蕴含巨大的市场容量。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第三、四次工业革命是解放人类的智力活动,使人类从约束空间跨入自由空间,从所见即所得,发展到说出即制作出,再到所思即所得,这就是制造业的大进步。今年四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举办的脑控无人机大赛,就是通过意念来控制。前景乐观,赶超世界制造业强国,任重道远啊!

    智汇工业:作为《三体智能革命》作者之一,能对三体做一下解读吗?

    宁振波:宇宙的发展史按照达尔文进化论,演变出来植物、动物。动物的最高形态就是有智能的人,物理实体演化出有意识的智能人体,人类发明数学算法、文明工具——电脑、CAD软件等,又用这些工具将物理实体建成数字虚体。物理世界、生命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能现象即三体智能模型。而《三体智能革命》这本书主要反映智能科技革命成果、预测新工业革命趋势,期望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推动、借鉴作用。 

    智汇工业:曾听过您开的一个玩笑“我是没房没车的老北漂”。说者无意,听者心有酸楚,请问是真实的吗?

    宁振波:(笑)是真的,五年前我从西安来到北京,公司给我两个选择:可以补贴、自己购房;或者公司承担租金、选择租房。我选择的是后者,公司在三元桥,当时房价每平米5万多一点,买房我要自己承担几百万,没有,拿不出。一直租房也挺好,离公司近,上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车倒是买得起,之前一直有公车,去年公车取消,想自己买车,又摇不上号,再有两年退休了,可不就是没房没车的老北漂嘛!

    专访在与宁振波先生的谈笑风声中结束了,笔者的内心却难以平静。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中国航空制造业,“飞豹”歼击轰炸机数字化生产设计的核心参与者之一,无房无车,与举行婚礼动辄挥金过亿的演艺界明星相比,金钱上真的不算富有,但又有谁能说他不是真正的贵族呢?

    面对这样值得尊敬的专家,除了用笔记录对话专访,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对话题之外有所思考呢?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