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智造”港湾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21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长沙经开区 智造港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全球工业化4.0风高浪急的海洋中,长沙经开区点亮“灯塔”、筑牢“锚地”、疏浚“航道”,依托中部地区辽阔的制造业基础腹地,加快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使之成为开放创新驱动的引领区、数字赋能转型的先导区、营商环境一流的创业区和绿色低碳安全的示范区。


    “灯塔工厂”引领数字化转型


    茫茫大海中,灯塔指示着航船的方向,在制造业领域,也需要代表智能制造方向的“灯塔工厂”。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2年新晋全球“灯塔工厂”名单,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博世长沙工厂成功入选,成为全球103家“灯塔工厂”之一。


    在博世长沙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机装配车间,一条不足2米宽的过道将传统生产线与工业4.0生产线分开。左边的工业4.0生产线,2名工人、5台机器人,7.5秒可以下线一台ABS电机。


    窄窄的过道,却是工业化的“代沟”,区别远不止是直观的产能。


    在工业4.0生产线上,技术人员只需用一台平板电脑,就实现了对机器的监控和操纵。生产效率提高30%,质量损失减少30%,操作人员减少80%,换型时间也减少了30%。


    此外,通过使用各类智能传感器,博世长沙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持续采集。基于海量数据资源,数据科学家团队运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高精度耗品使用寿命预测模型,从多个维度对生产表现和易耗品损耗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易耗品最佳更换时间。


    “一个车削刀具什么时候该更换了,过去得靠老师傅老专家凭经验判断,如今一切靠数据模型来判断。”博世长沙数据科学家夏晓毛介绍,经由模型的把关,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避免了单一的经验和人工误判造成的浪费。该模型上线后帮助提升焊接电极、车削刀具等生产易耗品30%以上的使用寿命,并节省了50%的更换时间。


    在长沙经开区,这样的“灯塔“不止一座。


    厂房全玻璃材质覆盖,阳光与绿植相得益彰,各类机械设备工作井然有序,偌大的厂区中仅有寥寥几十位工人分散在一些关键工序……走进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厂区内,眼前的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是三一首个完全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产业园,旨在打造“智能制造”的世界级样板。据三一重卡制造本部本监黄铁介绍,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有200多台机器人作业、700多台AGV往返穿梭,信息化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10倍,最快每4分钟就下线一台重卡,确保了产品交付速度,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事实上,长沙经开区从2017年就提出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其后,又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区块链等)+产业链,形成新“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培育了170多家各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企业21家、省级示范企业14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3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85%。2021年9月9日,园区创造性探索智能制造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发布面向数字孪生、区块链等领域的首批9大项目,打造27个国内领先的标杆示范场景。预计到2026年,长沙经开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将打造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3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政策锚地扎牢“智造”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优良的港湾离不开适合航船安全停泊的海底基质。长沙经开区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平台优势,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条件。


    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标志着长沙经开区正式进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两区”叠加发展新阶段。长沙经开区自贸区块实施范围47.17平方公里,占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的40%,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最大的的核心区块。


    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沙经开区自贸区块聚焦“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定位,突出“高端制造业+”理念,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改革创新。目前,长沙经开区牵头改革事项实施率已达100%,完成率95%以上。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278项改革试点经验可在区块落地复制推广的共76项,长沙经开区区块现已完成69项。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经开区自贸区块重点在智能制造、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等领域发力,目前已探索形成了20余项契合国家战略、体现湖南特色的创新案例和改革经验。其中,4项案例入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1》,9项成果入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5项被认定为全国首创,4项被认定为全省首创)。


    全国首创“三化”联动助力区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针对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资源少、管理难、不会转”等痛点难点,深入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创新推行“资源协同化、评估标准化、实施精准化”方式,孵化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助力区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


    全国首创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牵头成立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探索制定二手工程机械产品标准、优化出口退税路径、布局二手机械全球售后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通国内工程机械出口堵点,进一步促进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模式,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模式,提高电子数据效力加强司法验证,对接国际标准探索全球认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但还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有潜在价值的电子数据以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难题,为完善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索了新的路径。


    全国首创“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涉企检查频次过多、多主体重复检查等问题,通过一个二维码实现“检查事项归总、检查过程规范、检查结果共享、检查信息追溯”的集成化思路,创新推出“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试点,大幅降低涉企检查频次,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实现服务监管“无事不扰”,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有限又有为的政府探索了新路径。


    工程机械新机出口,湖南的步伐迈得早、走得宽,让“湖南制造”飘扬四海,三一集团董办副主任、三一云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林表示,在当今行业环境下,借助新机渠道可有效带动二手机械出口;同时,二手机械也可以反哺新机配件销量攀升。


    更重要的是,自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沙经开区借助湖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平台探索特色化创新案例,在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方面迈出了突破性一步。2021年11月,山河智能一台二手旋挖钻机在星沙海关成功报关,经连云港海关验放后运抵乌干达。这是湖南自贸试验区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基于新模式背景下的“首单”业务成功试水。


    2022年5月,长沙经开区“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成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中全国首创案例之一。目前,行业联盟正在争取各方支持,探索出口基地“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行业联盟”多元合作模式,建设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交易展示基地,搭建重大功能性平台,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票据规范化改革试点,让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海更通畅。


    一项项制度创新举措推动园区产业转型,促进贸易便利化。据《方案》介绍,到2026年,园区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审批效率将再提升3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政策兑现效率再提升30%以上,审批和政务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一窗整合。


    “开放航道”助企业扬帆远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繁荣的港口巨轮汇集、货物往来,就必须有畅通的航道、容纳的口岸,进得来、出得去。


    从福田汽车、上汽大众到索恩格、道依茨发动机,乘着“一带一路”东风,长沙经开区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着“巨轮”前来。


    在创新招商模式方面,与东莞银行、浦发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借助两家银行在其总部地区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开展招商,以银行为媒介吸引东莞、深圳、上海等地企业来园区投资创业。据悉,仅2022年上半年,园区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其中,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1家,储备重点在谈项目达20家。


    在促进贸易便利方面,通过“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涉企检查频次过多、多主体重复检查等问题,通过一个二维码实现集成化检查;同时,创新推出外贸企业注册“七合一”审批服务,实现外贸企业经营许可7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并率先开展跨境购付汇线上批量付汇模式,对付款流程进行批量化、便利化提升。


    同时,长沙经开区通过“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发挥外向型企业在园区产业升级中的引领推动作用,鼓励企业抱团出海。


    三一、山河、铁建重工等企业产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硬实力。2021年山河智能出口额同比增长91%,2022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长90%。2022年,铁建重工海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9倍。


    企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园区不断创新政策,为企业出海铺平道路。2022年4月,长沙经开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工程机械设备出口RCEP成员国的融资租赁首期合同成功签署,首批向山河智能投放资金1000万元,达成湖南自贸试验区首单“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2021年11月,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台二手旋挖钻机启运出口,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新政后首单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报关发运的企业。


    2022年5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印发。包括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在内,经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由长沙经开区区块牵头或参与的制度创新成果9项。


    为推进长沙经开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长沙经开区在“强省会”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日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方案》,明确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高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与服务覆盖全部RCEP国家和7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迈进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十强”,在产业集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成为全国领先。到2026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年均增长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5%。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乘着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东风,长沙经开区将不断发挥外向型企业的引领推动作用,聚焦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改革定位,积极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通双向投资通道,主动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


    乘风破浪,四海扬帆。未来,长沙经开区将继续聚力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发挥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叠加优势,坚决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牢抓住实施“强省会”战略机遇,加快实现园区制造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工业互联网重要应用示范区,努力建成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面增强园区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成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支撑。


    (审核编辑: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