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驿区抢抓智能网联汽车风口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202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成都 龙泉驿 智能网联汽车

    近日,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在龙泉驿区举办。会上发布的《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2022年)》显示,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过1.5万亿元。



    业界标杆会议落在龙泉驿区,与其5年前一项战略举措有关。2017年,龙泉驿区承建中国唯一的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经过5年发展迎来产业爆发的风口。


    紧抓汽车产业转型方向,龙泉驿区正在从“传统生产制造”转向“新兴服务型智造”,致力于将城市作为一个巨型场景实验室,瞄准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汽车服务、汽车物流和汽车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产能。


    从生产车到开放路


    驿都大道,从龙泉驿区自东向西直达成都市中心的主干道,每天车水马龙。


    8月之后,从龙泉驿市中心音乐广场至航天立交之间路段,自动驾驶汽车汇入车流平稳驰行,一般人很难看出它与普通汽车的区别。驿都大道这样的主干道纳入龙泉驿区第二批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反映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


    与驿都大道一起开放的,还有汽车城大道、青台山路、湖岸南路、经开区南一路等23条道路的部分路段,覆盖了交通要道,生活区、景区与工业区等多种道路场景。


    龙泉驿区计划2022年内分阶段完成全区城市道路全部开放的目标,总长约300公里。支撑这个巨型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景的核心基础设施,就是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以下简称“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


    按照规划,试验基地定位“未来汽车城”,涵盖未来汽车、未来生活、未来城市,建设技术引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融合平台、开放合作平台四大平台,整体投资规模300亿元。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于今年5月正式投用,共建设有9大功能区、266个测试场景,其中包括真实隧道、桥梁、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模拟工房,可以实现在特殊天气环境下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


    从硬件到软件


    汽车产业的总体趋势是硬件先行、软件赋能。龙泉驿区已经抓住了硬件整车制造的产业机遇,前瞻布局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这样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建圈强链。


    2021年,车路通科技在龙泉驿区注册了公司总部,并在北京、上海与广州设立了分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车路通已经与中国重汽、广汽集团、滴滴出行、江淮汽车、中国信通院等多个行业领先企业及权威机构展开合作,获得2个汽车前装量产订单,以及5个车企的POC项目,并参与了1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在龙泉驿区得到体现。今年1月,中德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成都)工程中心暨西门子全球仿真及测试技术(成都)研发中心首次对外开放,将有力助推成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向智能汽车研发高地转型升级。


    中德智能网联工程中心暨全球仿真中心国内车联网、车路协同领域头部企业华录易云,于2021年在龙泉驿区成立四川分公司,负责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信息化部分建设。


    中国信通院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车联网领域全资子公司——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也于2021年落户龙泉驿区,与华录易云联合承建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龙泉驿区已搭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集标准制定、检测检验、示范应用、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西部乃至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前来测试认证与研发创新。


    从制造到服务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趋势愈发明显,其核心特征是“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


    龙泉驿区是全国首批20家、四川省唯一“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从突破抢占智能网联新赛道、探索发展氢能产业新领域、塑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优势等方面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升级,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已聚集67家世界500强和57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1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45家,引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初步形成涵盖全系车型和全链协同发展的汽车产业生态圈。2022年汽车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


    (审核编辑: 小王子)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