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双碳” 理念是各行各业优化自身生产、打造社会影响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来源:智汇珺主原创

点击:418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碳中和 施耐德电气

    近年来,“双碳” 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双碳” 理念的贯彻落实以及对企业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经济微观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减碳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施耐德电气作为对中国经济、产业和商业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型企业,积极遵循产业可持续发展形势的方法,并贯彻为社会做贡献、为环境做努力的使命,深度调研14个领域的110余家企业高管出品了《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行业洞察报告,助力企业完成宏大而生动的零碳未来。在洞察报告发布会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低碳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见解。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

    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


    低碳政策下的人工配置是重中之重

    在减碳政策发布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组织变革来适应可持续发展形势,针对如何调整企业人员配置以满足减碳条件方面,熊宜表示,建立有效的组织但又不完全独立于业务的单独部门十分的重要。例如许多企业将ESG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以应对流程改进、流程推进、项目管理所产生的事务,以及对外的披露、对内对减碳措施的总体把握,包括战略的制定,路径的设计等事务而言,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此外,熊宜提到,将员工与理念与产业高度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以施耐德电气为例,供应商“零碳计划”等项目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更新标准化的流程和相关内容知识普及。除此之外,在员工的课余时间组织一些ESG活动,例如绿跑团等,都将起到让每一个人才都具有绿色低碳的属性的作用,从而才能更好的组织建立一支绿色人才队伍。


    施耐德电气提供打造绿色供应链新思路

    针对如何打造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熊宜也透露了一些施耐德电气的计划和实施进展。他讲到,全生命周期减碳首先要从设计开始。在西安,施耐德电气已经配置了一个电气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以满足后续生产的要求和改造。此外,施耐德电气的供应商“零碳计划”正持续帮助全球前 1000 位主要供应商至 2025 年前将其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降低 50%。通过对绿色采购更深入的执行和细化,施耐德电气希望携手供应商并赋能他们做到在源头就将低碳理念贯彻工作内容中。在生产方面,施耐德电气已拥有15家工厂获得工信部“绿色工厂”认证。其中不乏在整个工艺环节、智能制造环节中结合了智能制造,也结合了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优化,利用清洁能源来进行生产。在绿色交付环节如包装材料,运输方法等,施耐德电气也做了很多的简化的努力,在不影响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交付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让产品在交付过程中的碳排放变得更低。熊宜表示,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工业性产品,产品的衰减率加快会导致带来的排放量增高。对此,施耐德电气不断优化运维过程,持续监测产品性能并及时进行材料的更迭或备品备件的更替,从而减少大量的浪费。由此看来,施耐德电气在全生命周期的五个环节都进行了低碳理念的摄入,从设计、采购、生产、交付,最后到运维,都做到了持续优化碳排放的成效。


    低碳行动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

    瞭望整个行业及行业外企业的减排进程,熊宜提到,数字化技术、以及新能源相关的数字化技术的适用度将非常广泛。一些重点的排控、强排放、高耗能的产业做能源管理,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现阶段各行业很关注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实现质量更标准、更高,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很好。不仅如此,数字化建设在一些传统行业的核心生产工艺环节带来的价值也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一些传统行业的体量较小、转型较难的企业,运用轻量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可云端、远程的解决方案,能够使他们不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的构建。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单位及机构也在考虑通过一种园区平台的方式让中小企业加入,这样就避免了每个小企业自己单干、大量投入。熊宜提到,传统行业很需要、也很期待减碳的技术创新可以应用到自身的生产经营中,推动转型升级。对此,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数字化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的关键,能够起到催化的作用。对于传统企业,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节能、工艺优化、设备的维护预测、将数据跟上游进行共享和打通,以此优化供应链。


    如何应对“路径不清”的减碳挑战

    针对报告指出企业减碳面临“路径不清”的困难和挑战,熊宜提到,基于施耐德电气来自全球的经验,以及在中国的咨询专家和外部生态圈的力量,我们能够帮助这些企业设计一系列的优化计划。通过咨询服务来帮助他们解决低碳发展道路上的“路径不清”的困惑, 并把这些规划,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具体方案进行落地,比如微网、新能源的管理、能效的提升,电能质量,电力安全的优化等,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具体方案以及联合伙伴一起开发的硬件设备进行软硬结合的落地,再加上咨询性质的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规划如何更合理的购买绿电服务、成本更优。从规划开始设计,后续用绿色的能源设施实施,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来帮助企业进行低碳转型。


    减碳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有些人认为减碳与企业经济发展增长的矛盾是绿色转型的最大挑战这一观点,熊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绿色和减碳作为增长的核心,否则就无法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将增长与减碳相融合,正如短期内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一定是资本性的支出。许多领军企业已把绿色可持续变成了长期投入的企业发展组成部分,甚至一些新的行业、相对比较先进的企业,还会把减碳作为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由此看来,减碳行为无论是对企业的客户、供应链,还是在市场上的企业价值,都能带来更多的认同,也会让更多的用户想要去采购或者开展业务。

    最后,熊宜表示,碳中和、可持续这个话题并非一个短期快速的发展目标。企业减碳的延续性决定了减碳动作的意义和成果,如施耐德电气践行可持续发展已有二十余年之久,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先行企业,施耐德电气持续推出一系列赋能计划,包括赋能生态圈的中小企业、Go Green等面向学生的赛事,以及面向高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展培训等等,都是在企业自身践行可持续之余,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向大众传递绿色理念的持续性动作。在低碳之旅中,各行各业除了在自身生产流程和规划中可以优化减碳的部分之外,还要从客户层面、员工层面、合作伙伴的层面、社会各界的层面一起为减少碳污染做持续的努力,将低碳环保从口号转为持续的行动,再变成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标签,让广大消费者都能理解碳中和及可持续的理念,从而促成对企业的好感度提升,进一步对企业本身利益和产品进行积极影响,形成绿色动态循环。

    (审核编辑: 智汇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