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牌工业省份,湖北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不断在云计算产业、智能制造、3D打印等领域进行突破,并进入全国制造业前列。现如今,湖北省与国家工信部深化战略合作,将创建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十二五”以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湖北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自2009年实施部省共建以来,工信部重点支持湖北工业项目1000多个,为湖北省省工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提供了强力支撑。2015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7%,实现利润784亿元。
12月13日,据武汉海关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94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 5.3%,湖北进出口总体增速高出全国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3位。其中,出口1299.6亿元,增长8.1%;进口643.4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数据更显示“湖北制造”的出口大幅增长。
12月13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北京举行座谈,双方就深化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座谈结束后,王晓东、苗圩共同签署了加快推进湖北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将支持湖北开展各类区域性试点示范,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省;支持湖北布局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支持湖北加快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创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湖北创建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共建楚天云项目,推动“云”上“智慧湖北”建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兴起,湖北省城市建设走上智慧发展之路。楚天云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及各省直单位的信息化平台,代表政府管理数据资产,保障数据安全。
2015年底,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在楚天云项目现场会上强调,全省上下要全力支持楚天云项目,解放思想、不讲条件、顾全大局、克服障碍,以铁的手腕进行资源整合,确保楚天云项目平稳有序开展。
如今,为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楚天云信息管理中心提出建立一套有效的持续改善机制,以服务为导向,通过新华三一体化运维服务解决方案做技术支撑,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类故障的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确保楚天云平台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经过新华三专业团队的调研和沟通,楚天云一体化运维服务方案可以实时监管和查看到故障操作处理的整个执行过程,并通过智能化报表实现对设备性能、故障、资产以及运维工作量的有效统计,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依据,而对运维服务团队的运维能力的量化考核的支持。
打造美的武汉智能工厂,彰显湖北制造的魅力
在湖北省经信委公布2016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中,有14家企业迈入以智能工厂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模式。其中,美的武汉工厂打造的“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项目”还入围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成为空调制造行业唯一“范本”,也彰显了湖北制造的魅力。
走进美的武汉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在一条长长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只有十几个工人,剩下的全是干练有序的机器人在不停地运转,传递货物、装配空调、包装空调……过去由人做的“活儿”,如今几乎都被工业机器人揽去。
2015年,美的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投入3亿元以上资金对生产线实行智能化改造,引进200余台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如今,单条生产线实现全智能生产后所需的人数由之前的160人下降为51人,一次组装合格率也由97%提高为99%。在流水线上,平均每18秒,就有一台空调外机下线,而安装一块电路板对应电子元件,工业机器人只需要2秒。可见,机器人让产能大大提高。
走进武汉3D打印聚集区,领略湖北3D打印产业风采
3D打印不仅节省了建模时间,也为下一步精密铸造夯实了基础。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报道显示,2016年11月,在“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滨湖机电展台上,一只硕大的船用水泵轮机叶片模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粉末烧结激光快速成型机是滨湖机电的重要产品之一。经过测试,滨湖机电生产的粉末烧结激光快速成型机的打印精度在±0.2毫米,完全满足国内大型零部件铸造的精度要求。
早在2013年,湖北省在科技城成立了3D打印产业联盟。湖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包括滨湖机电、金运激光、微思科技等企业。这些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据湖北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周钢介绍,经过近30年发展,国内3D打印行业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武汉、北京、西安等敢于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也逐渐成为聚集企业、人才的发展洼地。据统计,2015年武汉市3D打印产业产值已经超过5亿元。“未来5年内,3D打印行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仅如此,2016年10月23日,在东湖高新区举办的3D打印行业应用高峰论坛上,湖北首个工业级3D打印中心成立。具体产业方面以武汉为例。武汉3D打印产业主要在光谷地区,从事3D打印的企业接近20家,涵盖了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制造、材料和应用等领域。2013年实现产业收入超过6500万元,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亿元。显而易见,湖北省3D打印产业崛起迅速,已经获得良好的发展。
可见,在2016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稳步推进,湖北智能制造领域不仅亮点纷呈,还取得了重大成果。智能制造、3D打印产业、云计算等重点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数控高档机床、汽车、农业机械等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审核编辑: 智汇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