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金属3D打印技术“亮剑”世界高端航空制造业

来源:荆楚网

点击:146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金属3D打印 制造业

    2017年1月7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与空中客车公司、武汉天昱智能签署金属3D打印技术“智能微铸锻”科研项目合作协议。

    中国3D打印产业一直处于“跟跑”阶段,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3D打印技术大部分仍停留在科研层面,并未实现在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

    “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制造”技术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海鸥教授及其团队,经过10多年潜心攻关,独立研制出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并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和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微型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大幅提高了制件强度和韧性,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blob.png

    “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制造”技术打破了3D打印行业存在的最大障碍,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传统制造历史,开启了人类实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时代新篇章,并将给全球机械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创新。

    “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制造”技术可运用于高端航空锻件。

    blob.png


    新技术大幅提高了制件强度和韧性,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同时省去了传统巨型锻压机的成本,可通过计算机直接控制成形路径,不仅能打印薄壁金属零件,而且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和原材料成本。数据显示,经由这种微铸锻生产的零部件,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均稳定超过传统锻件。

    “我们的技术可以短流程、高效地打印出高强韧性、高可靠性且低成本的大型金属锻件,打破了一直困扰本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海鸥介绍,该技术不仅可以打印大型的锻件,对高端航空锻件也做了彻底改进,不用热冷机压和热处理,就可以制造出高可靠性锻件,变革了传统巨型锻机制造高端锻件的长流程、重污染的模式。

    张海鸥教授团队在成功研发出该技术后,并未让技术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而是通过建立产业化基地——天昱智能公司进行技术转化和推广。在此情况下,全球最大民用飞机制造商空客公司(Airbus)瞄准中国市场,与天昱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展开科研合作。此前,美国通用电气也曾表达了合作和收购的意向。

    blob.png

    “智能微铸锻”已应用于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新产品开发。

    “这将是天昱公司发展史上全新的征程。”武汉天昱智造董事长陆鹏程表示,通过与空客公司的合作,使天昱在飞机制造领域取得更深层次的拓展,能使更多的领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产能化。

    目前,“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制造”已经应用于西航动力公司、西安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动力公司新产品的开发,试制了高温合金双扭叶轮、铝硅合金热压泵体、发动机过渡段等零件,以及大型飞机蒙皮热压成形双曲面模具、轿车翼子板冲压成形FGM模具等,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