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代表杨童雨:提振食品工业 做大特色产业

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511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两会 河南省 食品工业发展

    在2024年河南省两会上,“食品工业”成为热门词汇。

    记者了解到,2024年河南省两会召开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杨童雨带来了三份建议,聚焦当地食品工业发展。

    杨童雨认为,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2022年农业总产值已增至6948.3亿元,位列全国第1位。但是从食品工业排名来看,河南仅排名第6,被广东、福建、湖北等地反超,食品产业与农业大省地位并不匹配。

    她建议,要优化生产要素支撑,促进食品产业降本增效;统筹省内食品企业、园区有序经营,协同发展;针对区域食品产业特色,市县层面出台针对食品工业发展的专项具体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地国家、省政府针对食品行业扶持优惠政策;出台针对鼓励食品工业旅游的政策,让国际国内客户、用户宣传河南食品企业,宣传河南美食。

    河南食品产业与农业大省地位不匹配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记者注意到,河南省在近年来持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培育、支持、壮大食品工业。比如在2020年发布《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速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2022年印发《河南省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打造预制菜产业重点基地、提升预制菜原材料供给水平、加强要素保障等。

    杨童雨认为,河南省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发展,但是食品产业与农业大省地位不匹配。提振河南的支柱产业食品工业,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她提到,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又是食品工业大省,2022年农业总产值已增至6948.3亿元,位列全国第1位。广东、湖北、福建分别位列第6、第7和第18位。但是,从食品工业排名来看,河南排名第6,被广东、福建、湖北反超。

    另外,从相继出台的各种政策来看,河南省政府振兴食品工业的决心很大,拿出真金白银对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支持度也很大。但对比食品工业领先省份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专项政策少、落地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市县级专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落实更为关键。

    杨童雨一直都在关注食品工业强省的发展路径和先进经验。她了解到,广东省的《2023年开展“粤食越好 粤品世界”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六大专项行动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打造千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而广东潮州则是我国最早实现食品产业工业化的特色区域之一,在2018年就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支持食品产业发展,并在2022年对当地食品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

    “当前,河南新消费品牌正在由单点开花走向群体涌现。头部品牌带动形成‘超级供应链’,供应链带动县域食品工业总部基地加速形成。越来越多新消费品牌通过在河南县域建立生产总部基地,为河南食品工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新的发展前景。”杨童雨说。

    多路径促进食品工业发展

    杨童雨认为,河南要加强支持食品工业发展,应统筹省内食品企业、园区有序经营,协同发展。鼓励发挥区域优势,错品经营,做大特色产业。

    据了解,目前河南已经形成通许酸辣粉之都、温县调味品之都、内黄豆制品产业等,蜜雪冰城、锅圈食汇、姐弟俩、西部来客、槐店王婆等连锁品牌已经走向全国。

    “要针对区域食品产业特色,市县层面出台针对食品工业发展的专项具体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地国家、省政府针对食品行业扶持优惠政策。”杨童雨在上述建议中提到。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扶持、税费政策落地监督,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制定保障生产要素的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补贴机制,降低食品企业水电气以及蒸汽费用;出台针对鼓励食品工业旅游的政策,让国际国内客户、用户领略河南食品工业的规模发展、先进工艺流程及标准化生产,宣传河南食品企业,宣传河南美食。

    除此之外,杨童雨认为,还要完善优化县域食品工业要素供给,降低生产成本。

    她在走访中了解到,河南省内外不同地域要素价格相差较大。要素价格,关乎利润率很低的县域食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约乡村食品产业振兴和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她建议,要完善要素供给和优化要素价格,推动河南县域食品工业招商引资、企业成长、延链成群健康发展。引导要素生产、管理部门和食品工业企业共同降本增效,共生共赢。同时,建立健全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资源公开公示制度,开展纵向横向成本核对,在保证服务质量、合理利润前提下,规划降本增效的政策与措施。


    (审核编辑: 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