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领跑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边“开源”边“快跑”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143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

    全球开发者可利用智元开源的真机和仿真数据,训练自研的具身智能模型;随后将模型部署在仿真环境中,开展高效的调试迭代;完成虚拟迭代后,再把模型部署到真机上,接受真实世界的检验。


    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一样,国产具身智能也在开源道路上奔跑。近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大型仿真框架“AgiBot数字世界”,同步开源涵盖5类应用场景、180种以上物品、12种核心技能的仿真数据集。两个月前,这家“独角兽”民营企业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单位,发布了百万真机数据集开源项目“AgiBot世界”,包含人形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80多种技能。


    为何要开源真机数据集和仿真数据集?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说:“我们想为整个行业赋能,只有行业兴起了,我们才能更好发展。”


    智元成立于2023年2月,总部在张江科学城,短短两年就成长为国内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已发布5款人形机器人,1000多台产品在临港新片区量产下线。公司成长的背后,有什么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的土壤?


    上海为创业团队提供“外援”


    2023年初,网名叫“稚晖君”的彭志辉开启了创业历程。“稚晖君”在哔哩哔哩上有262万粉丝,因擅长研发各种有趣的机器人被粉丝戏称为“野生钢铁侠”。辞去在大企业的工作后,这个“90后”小伙子来到上海,与合作者组建了创业团队。


    彭志辉创业之初,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他提供了科研“外援”。这是一家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临港集团和商汤科技投资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与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广泛合作。谈及支持彭志辉的原因,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导闫维新说:“那时,ChatGPT刚发布,我预感到如果把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将打造出不再局限于某个应用场景的通用机器人。”


    事实证明,闫维新的预测是对的。大模型催热了人形机器人,前者可以成为机器人的大脑,而人形机器人是实现具身智能的主流载体。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结合后,将成为通用机器人,进入工厂、家庭、商超等众多场所,从事工业制造和服务业工作。


    作为智元联合创始人,闫维新与彭志辉合作,一起投身人形机器人整体设计和技术攻关。2023年8月,智元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远征A1”诞生。


    “上万条数据,学会一项任务”


    创始团队的技术背景和高效研发,加上与产业资源积极对接,让这家民营企业获得了上海市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研发场地、人才政策等支持,也得到资本市场垂青。“依托上海完善的政策体系、丰富的科研资源、一流的人才储备和营商环境,我们在不断创新突破,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智元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说。


    在张江科学城,这家企业建立了约2000平方米的数据采集工厂。那里有上百台“远征A2-D”数采机器人,它们在工厂搭建的家居、餐饮、商超、办公和工业等5类应用场景中接受训练。在家居场景中,智元复刻了真实住宅布局,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做各种家务;在工业场景中,打造了仓库和生产线,可训练机器人从事分拣、打包、搬运等工作。


    每天,数据采集师团队在这座工厂“手把手”教机器人学习各种技能。他们手持两个手柄,重复进行任务操作,“我在训练的一项商超场景任务时长1分钟左右,每天采集约150条数据。”一名数据采集师告诉记者,“估计要采集上万条数据,机器人才能学会这项任务。”


    在训练过程中,所有数据都会上传云端。为确保“AgiBot世界”真机数据集的质量,员工采集到的数据会经过端侧、云侧的严格筛选以及算法二次验证,让机器人做的每个动作都符合任务标准。


    在方兴未艾的具身智能领域,“AgiBot世界”有望大幅降低全球开发者的算法研发门槛,加速创新。


    “虚实融合”开源助高效迭代


    据介绍,智元是全球第一家开源百万级、多场景人形机器人真机数据集的企业,最近又开源了大型仿真框架“AgiBot数字世界”,在开源路线上实现了“虚实融合”。


    仿真数据虽然是虚拟的,但智元研发的仿真平台通过逼真模拟人形机器人的各种训练场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高效部署。与真机数据相比,其优势是仿真环境的迭代效率很高。全球开发者可利用智元开源的真机和仿真数据,训练自研的具身智能模型;随后将模型部署在仿真环境中,开展高效的调试迭代;完成虚拟迭代后,再把模型部署到真机上,接受真实世界的检验。


    在开源的基础上,这家民营企业计划举办“AgiBot世界”挑战赛,面向全球吸引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开发者参赛,共同繁荣这一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


    “上海有一流的产业链布局,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两个基础,对创业团队和企业很有吸引力。”智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且在整个长三角,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有很多,所以在上海做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也是一大优势。”


    展望产业发展前景,彭志辉认为,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制造业领域逐步普及,特别是在柔性生产、装配线等场景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5年内,它们将进入家政领域,凭借一些成熟技能从事较为简单的家务、陪伴和照护工作,成为不少家庭的新成员。

    (审核编辑: 光光)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