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到江苏淮海科技城调研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强调要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徐州市正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加速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战略,探索“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服务”的无限可能,为千行百业注入强大动能。
精准招商
人工智能项目陆续落地
为推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徐州市加强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集聚,吸引和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为徐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鼓楼区是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以徐州市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为支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开展招引工作,先后集聚了小马智行、如祺出行、浪潮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涵盖人脸识别、生物识别和智慧出行等领域,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除了鼓楼区,徐州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徐州市云龙区正积极拥抱AI产业,聚焦苏南、浙北、京津、大湾区等重点招商区域,“横向专班+纵向团队”全员招商模式高效运转,持续开展专业团队招商和产业链精准招商,百度智能云(徐州)元宇宙产业基地、简智过程检测智能装备、大佑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
其中,百度智能云(徐州)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由百度挂牌赋能,颐高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运营,依托云龙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优势,拉动百度生态共建赋能,引进和培育一批基于AI、数字人相关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百度智能云元宇宙产业赋能基地。
“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吸引力,我们将大力招引AI设计、网络安全、物联芯片、基础算力、云计算、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前沿业态入驻,为云龙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该项目负责人说。
企业发力
按下人工智能发展“快捷键”
近年来,徐州市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为徐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众多企业依托徐州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基础,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和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智能客服”流畅解答客户疑问、“工作助手”为员工提供高效任务管理支持、“设备管家”通过实时监控设备提升了效率……江苏新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研发“新小蝶AI智能体平台”,为政企客户提供智能化应用新体验。
该平台通过全面的企业数据管理、行业知识库建设、大模型动态调度引擎,为企业打造设备管家、数据分析等多样化AI应用,让企业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构建AI应用。
徐州企业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徐工集团与华为、360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成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典范。在徐工与华为共建的“全联接工厂”中F5G全光网络支撑下的AGV物流系统、无人矿卡和智能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45%,双方合作的矿山无人驾驶方案,通过“车-路-云”协同技术,实现矿区7×24小时无人化作业,数据实时回传至徐工大数据中心,为全球矿山智能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场景应用
“人工智能+”融入日常
在徐州,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也让科创成果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融入日常。从智慧教育到城市治理,从政务服务到智慧交通,每一个现实需求的背后,都孕育着徐州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徐州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创新使用AI智能体伴学新样态。日前,泉山区各实验学校均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启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样态。星光教育集团开展课外人工智能实践活动,让机器人助力学生参与编程挑战;光荣教育集团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助力课堂教学活动,让学习高效有趣;学府路幼儿园开启幼儿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
此外,徐州一些学校还启用“AI智慧操场”,相比传统操场,AI智慧操场可以无感采集体测数据,自动为每位学生绘制个性化体质“画像”。同时,操场采用纯视觉方案,无需穿戴设备或调试,即可实现无感常态化的运动体验。
图源:徐州日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驾培行业也不例外。在徐州瑞宽智慧驾校,学员由“AI教练”指导练车。据瑞宽智慧驾校校长介绍,“AI教练”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室内的智能模拟器和AI智能教练车。
与传统驾培模式不同的是,AI智能教练车里的“教练”是前排正中的一块电子屏幕,除了练习时的提示,在学员练习结束后还能生成文字总结和播报,为学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练员无需坐在车上,通过驾校管理系统平台即可看到场地内正在训练的学员情况。
(审核编辑: 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