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3月4-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陆续开幕。
两会期间,新能源议题再度成为焦点,涉及光伏、风电、储能及氢能等多个领域。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其中:
曾毓群、高纪凡、钱海军等代表聚焦储能市场机制的完善,包括: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如完善电价机制、现货交易机制、参与辅助服务机制、“新能源+储能”一体化价格机制等;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如推行容量电价;推动成本疏导机制建立,如辅助服务费用向用户侧疏导等。
曹仁贤、阮前途、王政涛等则围绕电力、碳市场展开讨论:开发新能源期货、推动推动绿证/绿电发展、推进碳市场国际化、加快绿电市场建设等。
高纪凡、张天任聚焦新能源+储能,提出光储融合及新能源配储以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配储及独立储能建设;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租用储能设施,并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等。
刘汉元表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及煤电灵活性改造、AI赋能等。
钟宝申、张庆生等关注氢能产业的发展:绿氢、绿醇推动能源消纳、加强绿氢项目建设、支持绿氢产业资源配置、定价机制完善等。
此外,还有代表就新型储能技术与行业的协同发展、绿氢与绿电市场的开拓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更加完善的阶段。
各代表及委员建议详情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完善储能市场参与机制,尽快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曾毓群指出,国内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储能调用少、利用率低。曾毓群建议完善电价、成本疏导和容量补偿机制,包括拉大峰谷价差,增加辅助服务品种,推动储能成本分摊,并加快出台储能容量电价核定规范,实现“同工同酬”。
此外,他建议建立新型储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借鉴电力行业定期检修机制,明确储能系统检测标准,以提升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推进电力期货市场建设,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
曹仁贤提到,当前市场机制还存在成本传导不充分、跨区交易壁垒、绿色价值体现不足等问题。应开发适合新能源的期货合约,明确远期价格预期,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绿证/绿电期货发展。同时,他建议健全电力期货市场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现货与期货市场协调机制。
在碳市场方面,曹仁贤建议推进碳市场国际化,与周边国家建立跨区域碳交易机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助力我国及周边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与钢铁行业协同发展
刘怀平表示,钢铁行业与新型储能技术融合发展仍面临市场分割、技术适应性不足、收益模式单一三大挑战。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健全市场协同机制,推动建立跨省储能调度平台,完善电力市场规则,探索适合钢铁行业的容量补偿机制,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
二是推动技术场景适配,鼓励压缩空气、飞轮、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元储能技术的发展,并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满足钢铁行业的储能需求。
三是创新价值实现机制,支持储能设施与光伏、余热回收、氢能制备等联动优化,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试点将储能调峰贡献转化为碳减排积分,探索绿证核发和用能权交易,推动沿海高电价区域先行示范,为市场机制完善提供实践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加快光储融合,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高纪凡表示,光伏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但电网消纳受限、用电负荷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储能是关键解决方案。当前光伏与电化学储能成本快速下降,具备协同发展基础,应推动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配储及独立储能建设。
此外,他建议完善新能源、储能参与市场机制,推行容量电价、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提高储能收益保障,并出台共享储能等政策,提升储能利用率,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综合储能体系
刘汉元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电源结构和出力特性发生较大变化。由于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高比例接入电网加大了电力供应的保障难度。因此,加快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至关重要。
他建议,加快特高压及跨省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网互济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同时,鼓励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示范项目发展,增强电网灵活性。刘汉元还提出,要加快构建综合储能体系,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发展,并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
此外,他强调,应推动AI技术与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手段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
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
张天任在提交的27件议案和建议中,约三分之一聚焦新能源产业,涉及储能、氢能、电池回收、碳足迹、电动自行车等领域。
在储能领域,他提出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租用储能设施,并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此外,他建议建立容量市场及电价机制,完善储能标准体系,提升市场监测机制。
在氢能方面,他建议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同时保障补贴政策落地,减轻企业研发负担,并加快制定氢能行业标准。
在电池回收方面,他主张以省为单位试点规范化回收企业,加强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并优化铅酸蓄电池税收政策。
此外,他还建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税收政策,修订电动自行车技术规范,并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
推动新能源和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价格机制
钱海军提出,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是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自“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显著,尤其在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钱海军提出三大建议:一是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制定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二是优化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和储能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同时探索通过虚拟电厂聚合新能源、储能、负荷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以及“新能源+储能”一体化价格机制;三是加强技术研发,突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长时储能等关键技术,推动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与可靠性。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
绿氢、绿醇推动能源消纳,提供电网调峰与跨季节储能解决方案
钟宝申在两会期间呼吁加快绿氢和绿醇发展,推动其成为非电领域脱碳的重要支撑。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增长,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使得“消纳难”“输送难”“储能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绿氢、绿醇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转化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问题,同时为电网提供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解决方案。
为了加速产业发展,钟宝申建议推动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实行灵活的电价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并将绿氢纳入绿色金融支持对象。同时,完善技术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争取全球行业标准制定权,推动绿氢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实现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原油田分公司代表张庆生
聚焦能源领域,推进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协调发展
张庆生表示,现阶段,我国绿氢产业处于导入期、产业潜力巨大,但受到经济性等因素制约,大规模商业化进程遇到瓶颈,亟待全产业链协力推动产业发展。
他建议加强氢能全产业链顶层设计,推动政策、技术和市场协同发展,支持绿氢产业资源配置、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完善。进一步加强绿氢项目的政策支持,完善电力、储能政策,推动绿氢管网建设,加快氢能应用场景扩展,推进产业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政涛
推动绿电市场建设,促进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王政涛表示,当前绿电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绿电资源供应不足、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不完善、用户主动消费绿电动力不足等,亟需加快推动绿电市场建设,并加强绿电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衔接。
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新能源应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扩大绿电资源供给;其次,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尽快研究带补贴新能源入市交易机制,开展带补贴新能源绿电交易;再次,出台全国性绿电抵碳政策,明确绿电绿证在碳市场中抵扣碳排放的方式;最后,建立绿电消费核算体系,增强绿电交易的国际认可度,并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绿电消费核算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黑龙江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鲁海威
黑龙江坚持集中式为主、分布式为辅的方式发展新能源
鲁海威表示,黑龙江在开发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需要从新能源开发综合成本最优、资源利用效率最高、新能源利用率最高三个维度出发,合理规划开发路径:优先开发500千伏汇集站附近的集中式风电资源;适度开发西部盐碱地的集中式光伏资源,主要用于省内消纳;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主城区有序做好分布式电源规划建设。
他建议,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合理确定全国新能源发展规模、消纳方向和利用率目标,并细化分解到各省;各省在国家规划引领下,结合本省资源禀赋、网架现状、发展布局、负荷增长情况、调节能力现状等因素,确定新能源发展模式、开发布局和建设时序,同步明确配套电网规划、配套调节能力和消纳市场,引导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
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阮前途提出,福建具备独特区位优势,是东部唯一的电力“外送型”省份,建议将福建打造成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他提出,首先要完善福建省际电力通道,加强电网互联互济能力,推动海上风电与核电能源的接入和送出。其次,应增强福建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多元化清洁能源基地,提升系统平衡调节能力,进一步挖掘福建抽水蓄能、负荷资源池、储能电站等资源调节潜力,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提升电力系统短时顶峰和深度调节能力。
另外,建议健全电力市场机制,确保清洁能源优先消纳,并加强电碳市场协同,推动电力与碳市场、绿证市场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
构建和完善钙钛矿光伏产业链,纳入国家和省级“十五五”规划
王刚提议将钙钛矿光伏产业链纳入国家和省级“十五五”规划。他强调,钙钛矿光伏凭借高效率、低成本、低碳足迹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换道超车”的战略重点。
他建议,国家应明确钙钛矿技术发展路径目标,支持各省区建设差异化产业集群。同时,建议通过财政贴息贷款、绿色金融支持和设立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融资、并购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布局与发展。
此外,他还提出应将TCO玻璃作为关键辅材纳入产业链扶持目录,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技术,完善钙钛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建设政策,加快产业化进程,为我国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审核编辑: 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