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维图新CEO程鹏表示,从23年前打造中国第一张导航地图,到如今成为覆盖芯片、座舱、智驾、定位的新型Tier 1企业,四维图新将借助AI实现品牌战略升级。
“AI是一次会更深切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它给我们的行业和组织带来的变化是巨大和惊人的。”10月28日,在四维图新2025 EVOLUTION创想大会上,四维图新CEO程鹏的这番话仿佛吹响了冲锋号。它的旋律不仅关乎这家汽车供应链新型Tier 1企业的未来,更拓宽了众多业内人士对汽车产业变革的想象空间。
在此次活动上,四维图新正式宣布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AI。程鹏回忆说,从23年前打造中国第一张导航地图,到如今成为覆盖芯片、座舱、智驾、定位的新型Tier 1企业,他将公司定位为“全球化、极致性价比、智能化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他表示,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品牌焕新,更是四维图新从“地图人”成长为“汽车人”的企业,向“AI人”全面跃迁的宣言。
在程鹏看来,AI已成为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他将AI发展划分为聊天、推理、智能体、创新、组织者5个阶段,明确预测当前正处于智能体深度影响产业效率的关键期,而未来3至5年将迈入AI自主创新阶段,十年内有望实现智能体成为生产组织者的突破。
“到那时,重复劳动将被全面解放,物质和精神财富会实现极大丰富,这不是空想,而是我们正在通过内部实践验证的方向。”据他透露,四维图新内部已启动“效率革命”,员工智能体训练考试通过率100%,AI编写研发代码占比达30%,从多个业务环节提前布局。
在程鹏看来,2025年的汽车智能化领域呈现四大趋势,而规范与效率的平衡成为关键。他预测说,随着辅助驾驶强制标准的实施,行业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宣传与交付一致、功能与安全匹配”的规范发展期。“以前是每一家厂家自己宣传,现在不行了,过度包装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对于行业竞争,他预判在各方“反内卷”的要求下,市场竞争逻辑将全面重构:“未来的竞争不是往上游压供应商、拖货款,而是用技术卷、创新卷、生态合作卷,通过技术进步把产品做得更便宜而好用,这才是正确的‘卷之道’”。
以整车企业、供应商企业均花大力气耕耘的智能驾驶为例,程鹏认为,大部分智驾功能将在3年内完成从“高端选配”到“全民标配”的跨越。“基于地平线征程6B的PhiGo Entry方案,已经将辅助驾驶的成本拉到千元级。就在5年前,这样的产品要5000元的成本,而如今算上传感器也只要一半不到的价格。”他用十分笃定的语气说,技术创新会持续打破成本壁垒,助力智能驾驶功能加速普及。
针对技术演进路径,程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预测:“我们的目标是把点到点、端到端的智驾搞出来,原来预计10年实现无方向盘的无人驾驶,现在因为大模型、算力和数据的提升,预计5年内就能实现。”事实上,这一判断背后,是四维图新扎实的量产成果支撑——从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与鉴智机器人合作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新增定点,覆盖20余家主流车企、100余款车型。
得益于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以及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技术创新上的风向标作用,中国汽车出海捷报频传。有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仍以燃油车为主,但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将会持续提高。
程鹏认为,核心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车内屏幕够大、智能生态更全,甚至冰箱彩电沙发都成了令国外用户感到惊喜的功能。
不过,程鹏提醒说,数据合规是出海的生命线,AI时代数据治理水平将决定模型训练质量。据透露,四维图新已经能为车厂提供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流程数据闭环服务。程鹏表示,这正是公司应对未来全球化发展、助力中国汽车出海的核心能力。
此次大会的另一大核心亮点,是四维图新亮出的全栈产品矩阵,这也是程鹏提出向“AI人”全面跃迁的底气所在。例如,在芯片领域,其SoC与MCU芯片出货量双双突破亿颗,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正如程鹏在结尾所强调的,从智驾平权到情感交互,从芯片自主到全球合规,对于驶向智能化深水区的汽车行业来说,既需要AI引发的生产力革命,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配合、久久为功。
(审核编辑: 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