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市场混战,谁主沉浮?

来源:安防知识网

点击:173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据公开数据表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26%,投资总额是过去3年的2.5倍。据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9.5亿元,用户规模达到0.72亿人。预计到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42.7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15亿人,增长率为59.7%。市场规模以及资本进入急剧扩张。

    \

      移动医疗“三国混战”谁主沉浮?

      在移动医疗市场如此火热的前提之下,BAT等互联网大佬于2014年开始纷纷布局移动医疗,三巨头分别有令人咋舌的大手笔投资。2014年年底,东软集团完成了合计约37亿元的国内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案,这个软件巨头也想要在移动医疗的市场上与BAT扳扳手腕。进入2015年,互联网+蔚然成风,移动医疗也很快进入投资者们的视野,越来越多地资本涌入移动医疗这片蓝海。其中以医药界巨头汤臣倍健为代表,这个医药健康行业的原住民代表开始加入战团,大肆投资互联网行业。

      至此,互联网+医疗彻底进入“三国混战”时期。各界大佬纷纷出招,争相打造未来医院的雏形。

      1、阿里:从药品开始切入,构建医药电商,并借此从药品O2O扩展至医疗O2O,建立起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峰基金,对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的朕略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彼时中信21世纪拥有全国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还掌握着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这意味着整个流通过程的全部数据都掌握在中信21世纪手中。中信21世纪掌握中国药品领域最真实、最大的数据库。2014年10月21日,阿里巴巴整合中信21世纪,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

      2、腾讯:腾讯投资预约看病的挂号网以及诊断跟踪阶段的丁香园,相较于百度和阿里而言在医疗布局上更大手笔和全方位。

      2014年,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诊断跟踪阶段的丁香网,抢夺优质医生资源。又以1亿美元领投预约看病的挂号网,争夺移动医疗市场入口主导权,抢夺用户。在移动医疗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大手笔的投资。先后推出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移动医疗新模式。

      3、百度:百度侧重于希望获得数据,为人工智能AI的大数据计算提供弹药。

      当医疗数据积累足够大之后,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就极具想象力,包括疫情监测、疾病防控、临床研究、医疗诊断决策、医疗资源调度、家庭远程医疗等方方面面,百度“大脑”将获得包括个人生理情况在内的更全面信息。百度医疗大脑将结合百度在大数据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手段,支持从个人健康管理到大医疗、大数据研究,直至公共卫生政策管理等不同层级的健康决策。百度在医疗产业的投入较为保守,大部分动作集中在其自身的云健康平台以及云健康硬件等方面。2013年,“百度健康”上线,2014年,百度开放其百度大数据引擎,开始接入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进行数据加工整理;另一方面,通过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和智能穿戴设备记录人们的健康数据。

    \

      2015年,百度在医疗上的动作就变得异常凶猛。为更好地形成线上线下闭环,先是与国内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随后,百度推出“百度医生”App,做为连接点,连接病人与医疗服务;2月,百度战略投资医护网,将百度的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至线下。

      BAT等互联网公司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财力,好比三国时期的魏国。但是最后三大集团谁是魏国集团中的“司马氏”还不得而知。

      4、东软:借助传统优势积极转型,为个人用户和医院之间建立快速通道。

      2014年年底,东软集团完成了合计约37亿元的国内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案,引入了弘毅投资、CPPIB、高盛、通和、东软控股等战略投资者,希望构建新的医疗健康创新平台。旗下的App“大象就医”试图尝试一条新的路径:从导诊、挂号开始,全程跟踪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在线完成支付和报告查询等功能,最终形成个人的健康档案。对于在HIS领域有着传统优势、在全国有5000多家合作医院的东软而言,这意味着它服务的对象,从企业变成了个人。

      东软作为国内软件业的巨头,在全国有5000多家合作医院,从服务企业转型服务用户好比孙权中兴。可谓坐拥地利,可比作东吴。只是东软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医院用户,守住这条“长江天堑”,不被BAT资本大军侵入,这是东软能否获胜的关键点。

      5、汤臣倍健:后发制人,投资相关行业扩大自身互联网版图。

      汤臣倍健是这场大混战中最晚的一个入局者,但是作为一家医药健康企业,它的入局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如此空旷的蓝海,总会有一两个原住民抛弃传统下海试试水。汤臣倍健的布局与其它两方势力都不同,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医药方面的资源与天然优势,所以以今年汤臣倍健疯狂投资互联网企业的态势,其中有很多都是与移动医疗没有关联的。

      今年3月以5000万元与张守川等4名自然人及两家公司共同设立移动医疗合资公司后,汤臣倍健以每月投资1家企业的并购节奏,连续在移动健康领域投资了健康管理平台、跨境电商、保险以及女性健康APP。上月26日以来,更是创造一月投资三家企业的纪录,如用1.6亿元入股外贸电子商务公司深圳市有棵树科技有限公司,以4000万元入股做老年人生意的北京极简时代,分别占股10%。此前,还投资入股了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细分领域的深圳倍泰、上海臻鼎等公司,并与平安健康达成了战略合作。

      汤臣倍健作为医疗健康方面的原生企业,拥有纯正的“血统”,但是入局时间晚,示例相较而言要弱,就像三国时期的蜀国。最终他们成功的关键应该在发挥自己的“血统”优势,布局互联网保健市场,比如老年人保健软件,智能硬件等。

      “+互联网”或“互联网+”都有生有死

      然而,患者需求的多样化、医院系统的复杂性、医疗政策的多变性,无论对于东软这样的“软件队”,还是BAT这样的“互联网队”,都是同等难题。时至今日,打开阿里健康App,提供预约挂号功能的医院很多都是小诊所或者民营医院,三甲医院少之又少;而挂号网等以挂号这个硬需求获得大量用户、有着医院背景的互联网应用,却受限于地域,难以快速获得规模性发展。

    \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处方中》中提到,即便是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互联网医疗要想有大作为,必须基于市场和用户创建新的价值体系,并形成闭环。所谓的闭环,无非是医院内部流程的衔接、医疗过程的透明、支付系统的打通、远程医疗等等设想中未来医院的雏形,而在这个链条中,谁占优势,谁就有可能切走最大的蛋糕。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两条路上一定有人生,有人死。

      移动医疗未来发展趋势

      1、与传统医疗机构结合,互利共赢:移动医疗的各种设备和服务必须通过医生的对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其最终的目的是和传统的医疗机构形成共赢,树立医生个人的品牌形象,通过移动医疗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2、随时随地的“医疗管家”:随着互联网因素的渗透,医疗健康的发展将由临床向预防转变,由仅在医院就诊到健康全方位管理过渡。利用“移动医疗”让有限的资源惠及更多民众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片新蓝海。

      3、更方便处理慢性病患:慢性病已成为未来20年中国最大的健康挑战。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疾病各自影响了上亿的人群,而且其知晓率和控制率都很低。这些病需要定期监测某些生理参数并相应调整生活和治疗方式,所以非常适合“移动端+云端”的服务。服务的个性化和信息的权威性是两个重要门槛。

      4、移动医疗更加个性化: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的今天,健康医疗很显然向更加注重患者参与的方向发展,并已经开始脱离传统医疗环境。这意味着,不论消费者身在何处,家里、办公室、健身房或是车里,医疗与健康管理都能变得触手可及。

      5、更多医生使用移动应用:医疗体系的核心是医生。医学是一个信息和流程都高度复杂的行业,医生则是信息流的中心。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也必定改变医生的工作。美国已有大部分的医生使用过跟工作有关的应用。很多年以后,智能手机可能会像显微镜或者听诊器那样改变医生的工作。医生的时间应该更多花在和患者交流,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非记忆和查询信息。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