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智慧感测技术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剂良药?

来源: digitimes 涂翠珊

点击:159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工业物联网 食品安全 智能传感器 智能制造

    关于工业物联网的讨论,常围绕着离散制造(discrete manufacturing)流程打转。事实上,食品工业这类批量制造(batch manufacturing)流程,也为智能感测技术提供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智能制造除能提升食品安全、质量,还有助于改善顾客参与度、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因此应为食品业者未来重要的议程之一。

    据Food Processing网站报导,食品或饮料常需面临下架回收的问题,原因不外乎遭到客户或消费者抱怨,或是收到政府命令。澳纽食品标准局(FSANZ)指出,食物饮料若发生微生物污染、标签错误、异物掺入、化学物污染、过敏原标示不清、生物毒素污染、包装瑕疵、过多添加物等情形,都会面临被回收的命运。

    为了尽快发现问题源头,食品业者需要一套能完整记录食物从“农场到餐桌” (farm-to-fork)历程的追踪系统,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等现代感测技术,能可靠并有效率的追踪物料来源,简化整个供应链的追踪流程。

    日本西红柿酱制造商可果美(Kagome)已将整个培植、加工西红柿的过程自动化。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可果美会将新鲜西红柿的样本送至实验室化验,而每个盛装新鲜西红柿的桶子上,都附有RFID卷标记录每桶西红柿的来源。可果美可透过RFID卷标所提供的信息,订定各种决策,借此提升产量及效率,同时也让产品来源更加透明。

    除此之外,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调查发现,有84%的美国零售商店顾客,会在购物前或购物时,利用智能手机查询产品信息,且这些人购买商品的机会比起其他人高出40%。

    零售业者与食品业者应设法利用这种消费趋势,提出新的方式增加顾客参与度,并进一步影响顾客的消费意愿。像是将印刷电子技术(Printed Electronics)使用在产品包装、货架卷标与销售点的展示,做为向消费者手机传达信息的媒介。业者也能透过这类技术避免货物遭破坏、失窃,或是减少食物或包装上的浪费。

    加拿大NFC Authority公司透过云端平台将无线卷标、打印天线与软件应用结合,并与酿酒厂合作,让消费者不必安装App就能直接透过NFC装置取得产品信息,而厂商也可透过云端分析工具收集实用的消费者信息。

    单件小批量生产可说是工业4.0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与智能感测装置结合的适应性自动化系统,可提供足够的弹性,应付不同客户的制造需求。而这样的诉求对讲求批量制造的食品产业而言,乍看之下并不是十分适用。

    除了德国订制化麦片公司Mymuesli之外,很少有业者能成功达到这个目标。尽管如此,其他食品业者仍旧可从订制化包装下手。

    包装系统可依据智能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自动调整配置,使包装流程效率达到优化。由于传感器只需提供必要的讯息,因此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数据需求。

    为了方便商品追踪数据的取得、分析,业者可利用云端平台,收集来自供应链、制造流程等各个地点的资料,并将分析后的结果与整个系统分享。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