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界看好中国改革前景 将深化合作项目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177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德国工业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日前发布题为习近平关于全新中国的决策专题报告,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看好中国改革前景。作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企业联合会,BDI涵盖全德1万多家企业和超过800万从业人员,是德工业界最主要的利益代言人,对德国政府制定经济乃至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这份报告提出的3个主要观点颇为引人瞩目。

      首先,报告认为,应该客观、积极看待中国经济新常态。报告说,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连续30多年两位数增长后,继续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从现实角度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高储蓄、高投资、低汇率、低薪酬、充足的剩余劳动力和大规模城镇化驱动的快速发展,正在遭遇日益明显的瓶颈。在发展中积累的资源错配、环境污染、过度依赖外需、要素生产率低、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缺陷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集中爆发,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在上述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作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决断,强调不片面追求高增长,更多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同时改善收入分配,扩大内需,提升服务业比重,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且这种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全球仍是首屈一指。事实上,除了去年7.4%的增长略微低于7.5%的目标外,近年来中国经济都达到了政府的既定增长目标,成为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稳定锚”。

      其次,报告认为,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的机遇大于挑战。报告说,一方面,中国今年上半年股市、汇市振荡引起的经济波动对德国经济影响十分有限,德经济界大可不必恐慌。德当前最主要贸易伙伴仍是欧盟,2014年对华业务在德企中比例平均仅为11%,去掉较为特殊的汽车和科技行业,中国业务比重仅占7.4%。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坚持推进改革增强了德经济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根据BDI问卷调查,在华德企普遍积极评价中国在外交、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规划,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看成自身发展机遇而非威胁。报告认为,随着城镇化推进,中国中产阶层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报告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调查显示,德企的主要担忧有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市场准入和投资限制、高素质人力资源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本土企业特殊待遇等。

      最后报告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改革更不会失败。报告说,近两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简政放权、“两众两创”、财政和货币改革、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开始产生积极效果。同许多正在寻求新一轮增长动力的国家相比,中国有其独特优势。比如,政府对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改革的动力远大于阻力。从财政实力看,中国拥有较充足的财政空间和大量外汇储备承担改革成本。此外,中国国家权力相对集中,有利于改革措施冲破利益藩篱,且领导层灵活务实,应对危机能力突出。当然,在金融改革、国企转型、法律体系、创新环境、市场准入等领域,中国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这篇长达75页的报告最后建议,中国和德国以及中国和欧盟之间应充分挖掘在创新、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加强在理念、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本上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这是BDI首份关于中国的国别报告,引用了大量经济数据和对在华德企的调查结果,内容翔实,在德经济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据了解,BDI将于明年开设驻华代表机构,对中国经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