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看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来源:e-works整理

点击:219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两化融合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代表,非常高兴参加2015年智能制造国际论坛。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基于这种融合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和概念,包括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等等,这些新的概念和理念让我们在座很多企业家非常振奋,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有一些企业非常困惑,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趋势;还有的企业在担心,担心自己的企业是不是错过新一轮发展的快车。当大家看到机遇和挑战,既焦虑又兴奋的时候,有很多企业在思考,对于工业4.0、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业系统、管理软件,我需不需要进行升级,要不要建一个智能工厂,要不要上一些管理的系统,要不要推动工业4.0?

        基于企业的这些思考,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来实施和推动智能制造,如何评估智能制造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带来的价值。所以,回到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就是我们如何更加系统、全面、客观地认识智能制造,认识“两化融合”,认识工业4.0?今天我想从工信部近两年推动的一项工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来谈一谈智能制造。

        分析我们过去十多年一直推动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分析德国所推崇的工业4.0,分析美国的制造业伙伴计划以及GE公司牵头推动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我们发现这些理念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智能制造。这些理念和战略其实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如出一辙的。如何站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我们需要把智能制造的认识聚焦在四个方面:第一、数据是灵魂;第二、集成是重点;第三、能力是主线;第四、智能制造的生态系统是竞争的制高点。

        这几个基本的判断,是我们推动“两化融合管理系统”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因为从2009年以来,工信部围绕29个重点行业对近三万家企业进行了评估,形成了一个管理体系的评估规范,也就是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评估规范,这个评估规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的“两化融合”和信息化进行了评估。在座的企业家都在研究德国的工业4.0、智能制造,我们也需要花点时间研究企业“两化融合”的评估规范,因为这一评估规范在理念上体现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方向。

        首先,为什么数据是灵魂?

    我们听到很多专家在讲现在正从IT时代进入到DT时代,数据是重要的资源,是新的生产力构成的要素。那么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数据为什么重要,数据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哪些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200多年来工业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工业制造的本质说起。回顾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其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变革就是大规模生产。150年前,美国有400多家汽车企业,它们是基于个性化定制的,福特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汽车生产的方式,从小批量定制化模式转向大规模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生产解决了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生产的质量、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成本。

        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消费个性化时代,个性化定制成为智能制造变革的重要方向。如今我们一提到工业4.0首先想到的是个性化定制,譬如红领和尚品宅配。个性化定制带来的生产、成本、质量三大难题,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解决,但同时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不确定性,所以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数据的集成来解决个性化定制所面临的高度复杂的不确定,所以我们说数据是灵魂。有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形象,如果说传统大规模生产是射击比赛中的固定靶比赛,那么个性化定制则是移动靶比赛,你不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样的。要把握这个需求就需要通过智能制造的手段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将数据、技术和管理流程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要素,而且要把数据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

        其次,集成是重点。

    提到集成,我们首先会想到工业4.0提到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等概念。其实几年前我们研究几万家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时也提到了集成,甚至将集成阶段作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其中有一个集成应用陷阱的概念,当企业上了ERP、MES等众多应用系统后,就面临着集成应用陷阱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既然我们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为什么还视集成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陷阱呢? 结合我们对3万家企业做的评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是,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和收益是有阶段性的。如果说信息化投入是一条直线,那么信息化的产出显然不是一条直线。企业信息化的收益只有迈向了集成阶段之后,才会呈现指数的增长,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也反映了集成对两化融合和推动智能制造的作用。另外,集成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研发设计、制造环节、生产环节、产供销等等环节。集成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企业组织方向、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变革,所以它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第三,能力是主线。

    在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企业的两化融合要围绕如何培育企业的新兴能力这条主线来展开。这个过程中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管理等模式都要进行创新性调整,所有的这些都要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企业效益、企业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有时候我们过于关注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但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企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所强调的,也是GE公司提出工业互联网所推崇的核心理念。企业要做到不为技术而技术,需要认识到技术是为最终的能力建设服务的。

        基于此工信部在全国开展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我们选择了200家贯标的企业,让他们提出来企业信息化到底要构建什么样的能力。200家企业最后得出了300多种各种各样的能力,如协同开发、工业协同、工业制造、网络化经营、财务管控等等能力,同时将这些能力细化出更多的子能力。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这些能力成为构建产业生态的关键。

        第四,智能制造的竞争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当讲到工业4.0的时候,首先第一个想到的是连接,为什么是连接呢?生产设备和生产设备的连接组成了单机的智能化,继而组成智能的车间、万物的互联,所有的产品都将会成为一个网络的终端。连接意味着从一个封闭系统走向一个开放系统,从一个小的系统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去年在德国和专家交流工业4.0时,一个荷兰协会的专家说,中国的智能制造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已经成为一种竞争的常态,比如说windows体系、安卓体系等,这样的体系也正在向制造业渗透,并且步伐在加快。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连接,连接则构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譬如英特尔构建的芯片体系、思科建立联盟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GE打造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体系等等,所有未来的产业竞争,不仅仅是单向技术的竞争、机器人的竞争、工业软件的竞争,都将进入到另一种形态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以上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交流的理念,这些理念也体现在我们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这些理念和我们所讲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的理念如出一辙、异曲同工。谢谢大家!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