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如何实现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使已治理的黑臭水体长效保持,未治理的黑臭水体尽快根治,向专项行动递交满意的答卷,成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详情]
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刚刚结束,生态环境部即开始酝酿如何调兵遣将,以彻底解决地方对本地区环境违法“下不了手”的问题。[详情]
为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落后的问题,广东省政府于2016年作出了启动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2016年3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广州市召开了PPP模式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部署会,在“郁南县整县生活污水捆绑PPP项目”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推广镇村污水全县打包PPP模式,开展生活污水处理“一市一示范县”创建工作(确定了15个地级市的“示范县”),通过基础较好县(市、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详情]
近期,黑臭水体治理行业话题成为热点。国内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内黑臭水体治理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同时各路资本相对于2016年的治水热潮也已趋于理性,投资界期待黑臭水体治理的流程逐步走向成熟,也将投资视角延展大黑臭水体治理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领域。[详情]
首创环境公布,与自然人朱梅元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该公司向朱梅元收购永济市华信达清洁能源80%股权,代价6040.91万元(人民币。下同),分阶段以现金支付。[详情]
当人工智能走进环保产业,“智慧环保”不再是空谈,整个行业发展日渐成熟。随着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的持续发酵,环保产业将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更离不开技术的革新。[详情]
在“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我国环保企业正以更好的姿态加速“走出去”。大批量订单、百亿规模收购、国际性先进技术,环保企业开始输出了更多综合服务,勾勒出一幅全球化绿色蓝图。[详情]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今日表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有关地方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节奏,防止脱离地方财力实际搞开发。另一方面,依法规范举债。[详情]
5月16日,雄安新区生态环保局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挂牌成立。这是生态环境部组建后全国第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局”。[详情]
从开始的“参与者”到后来的“贡献者”,后《巴黎协定》时代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引导者。[详情]
PPP示范项目在引导规范运作、带动区域发展、推动行业破冰、推广经验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近期核查情况看,部分示范项目存在进展缓慢、执行走样等问题。[详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详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2017年西藏、江西、湖南、天津、陕西、新疆、宁夏、海南等先后出台了各地方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湿地、海洋等领域的生态补偿工作,发挥转移支付机制的政策效应,提升生态保护补偿效益,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符合省情、公平合理、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推进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详情]
2017年,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仍处于快速推进期,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在创新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详情]
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以下简称“92号文”)表明要“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