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淄博市临淄区举全区之力开展“环境质量百日攻坚行动”,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等手段实现精准治污,充分发挥“全员环保”机制作用合力攻坚,打出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详情]
除了有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示范村,北京市也将有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商务楼宇了。11月15日,2021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商务楼宇的名单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的网站上进行公示,共有118个示范商务楼宇登上了推荐名单,公示期将一直持续至11月21日。[详情]
值此我国北方地区开启新年度的供暖季之际,“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日前在山东海阳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详情]
ABB助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打造R-CELLS被动式太阳能新型住宅
采用了ABB Cylon楼宇控制系统、ABB i-bus KNX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ABB楼宇对讲系统等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兼顾智能舒适、科学管理和低碳环保的需求,创造近零能耗的完美空间 ;打造 “以人为本” 的居住环境,是未来绿色、低碳、智能化建筑的代表[详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近日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9.0%。[详情]
11月9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m2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6天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详情]
湖北省武汉市近日出台《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围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和营造全社会低碳新风尚等4方面,制定了18条工作任务。《方案》明确组建市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统筹总体谋划、政策制定、定期调度、推进落实等工作。[详情]
泉州市深入实施节能改造、绿色制造工程,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详情]
近日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将推行“能源绿色发展行动”等重点任务。除保障民生用能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审批使用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的新建项目。到2023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煤炭消耗比2020年降低9.3%。[详情]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能源系统转型和化石能源的未来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即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详情]
近期,多地晒出2021年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成绩单”。从数据上看,水泥行业根据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成效显现。业内人士表示,在节能减排的目标下,整合日产2500吨及以下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区域水泥产业集中度,建设至少日产4000吨以上甚至日产8000吨及以上的超大规模水泥熟料项目,促进能效提升,将是“十四五”时期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详情]
在2018—2020年连续3年全额消纳清洁能源基础上,今年1—9月,广西累计全额消纳清洁能源719.4亿千瓦时,再次刷新绿电成绩单。[详情]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生态环境局迅速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2019和2020年度的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组织进行全面自查,于2021年11月30日前将整改工作台账和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详情]
湖北省襄阳市住建局印发《襄阳市“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等7大方面提出主要目标。[详情]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9月督察湖北时发现,黄石市阳新县、大冶市部分工业园区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导致能源消耗大幅上升,部分项目未批先建、煤炭消费替代工作不实等违规问题突出。通报指出,项目所在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管委会、大冶市灵成产业园管委会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态度不坚决,黄石市县两级相关部门放任部分项目违规建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