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2020年连续3年全额消纳清洁能源基础上,今年1—9月,广西累计全额消纳清洁能源719.4亿千瓦时,再次刷新绿电成绩单。[详情]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生态环境局迅速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2019和2020年度的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组织进行全面自查,于2021年11月30日前将整改工作台账和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详情]
湖北省襄阳市住建局印发《襄阳市“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等7大方面提出主要目标。[详情]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9月督察湖北时发现,黄石市阳新县、大冶市部分工业园区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导致能源消耗大幅上升,部分项目未批先建、煤炭消费替代工作不实等违规问题突出。通报指出,项目所在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管委会、大冶市灵成产业园管委会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态度不坚决,黄石市县两级相关部门放任部分项目违规建设。[详情]
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第五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涉及“两高”、陶瓷等行业盲目发展、未批先建问题突出、监督管理管理缺失等。[详情]
为持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详情]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环评效能,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选取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在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详情]
山东13市纳入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部委和山东等相关七省(市)政府联合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涉及我省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详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召开之际,ABB电气全球首席技术官艾米娜(Amina Hamidi)和英国能源系统弹射器首席执行官菲利普(Philip New)在新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表了报告《实现零碳:通过向需求端赋权推动清洁电气化》, 重新思考和定义清洁能源电气化,开创全球“零碳”未来。[详情]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组委会主任刘吉臻在第五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也必然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制定好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详情]
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督促排污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我局对本市排污许可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优化调整,制定了《上海市排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情]
本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正式启动为期180余天的冬春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将分别从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治理“四尘”污染、应对重污染天气等六个重点方面,加强工业企业、燃煤、机动车污染治理以及秸秆禁烧和扬尘管控等措施,全力减少污染天气,增加优良天数。[详情]
重污染天气来袭!2省5市发布“停工令”!唐山企业受影响最广!
近日,河北、山东等多区域先后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唐山市、衡水市、秦皇岛市、临沂市和淄博市均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详情]
唐山市政府发布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10月27日20时起,钢铁、焦化、水泥等多个行业均需执行停产限产措施[详情]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