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稳步推行。从试点到启动再到正式落地,碳市场已迈出实质步伐。随着碳市场日渐成熟,业内认为构建碳价机制不可忽视。[详情]
2018年1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召开18年首季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提到,我国已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了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中国已然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详情]
影响光伏系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程设计(这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多专业结合的工作)、主要部件的质量及匹配(光伏组件、控制逆变器、支架或跟踪器、变压及传输系统等) 、工程的施工、系统的运行管理。 [详情]
从2015年到2017年,环保并购越发稳定,每年交易额都在400亿元左右。2017年环保产业共发生86起并购,涉及金额385亿元。[详情]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我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绿色制造产业正加快发展。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8万亿元,风电、光伏技术装备发展迅速,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2.7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70万辆,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详情]
2018年1月24日,世界领先的水技术公司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2017年赛莱默中国业务营收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水处理业务营收增长达65%。此外,智慧水务业务在2017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详情]
不可否认,工业园区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有诸多优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区域的水污染。[详情]
2017年,对于环保行业而言是关键性的一年,多项环保工作需要在这一年交上成绩单,是环境治理工作推进的节点年,也是各项政策纷涌发布的一年。[详情]
2018新年伊始,利好政策密集落地,随着环保督察常态化、各领域环境治理精细化,环保产业投资机遇明朗。其中,环保装备产业将在“质”和“量”上均有突破,未来前景可期。[详情]
环境是个资源库,用什么资源合适,怎么用,用多少,这些都是值得关心的问题。那么,如此庞大的数据该如何进行管理呢?大数据来了,环保事业开始架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无缝监测网络,时刻准备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详情]
近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体系又得以进一步完善。[详情]
今天贵州要采购PM2.5手工采样器,明天海南要采购全自动红外分光测油仪,市场对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需求似乎从未停止。当然,在造就一批又一批相关环保企业崛起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详情]
2017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深刻彰显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带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详情]
在政策不断加码的形势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难得发展良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不断加严,环保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详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行动。在新时代,节能减排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企业需提升节能减排技术实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