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通过公开招标中标国际“人造太阳”项目的核压力设备完成制造。1月28日,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牵头,与苏州天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沃科技”)组成联合体采用国际核二级标准共同研制、用于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四台不锈钢蒸汽冷凝罐(英文简称“VST”)顺利装船,运往法国。这是我国企业首次成功研制的核聚变关键设备。[详情]
2017年12月20日,由东方 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重机”)承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英文简称:ITER)项目包层屏蔽模块首件产品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这是东方重机在核聚变关键设备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东方 电气站在了这一领域的世界前列。[详情]
几十年来,能源危机一直是萦绕在人类心头最为致命的梦靥之一,而截至目前最有希望为我们获取“无限”清洁能源的技术仍然是原子聚变。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正在研制一款全世界功能最强大的超导磁体,不久后会建立全球首个核聚变发电站,让无限能源时代离我们更进一步。[详情]
智能电网将成为智能家居经济的加速引擎(1):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是迄今人类所遇到的最大范围的公共危机,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课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电力工业对上 [详情]
由于H+在水溶液中的快速扩散能力,早期的可充电电池主要是采用强酸(H2SO4)或者强碱(KOH)作为电解液,当时最为可靠的可充电电池是采用NiOOH为正极,强碱性容液为电解液的镍-氢电池,但是我们都知道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非常窄,限制了可充电电池的工作电压,导致采用水溶液的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都比较低。[详情]
“2017年,首次出现国内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传统能源的拐点,是新能源将快速成为主体能源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各开发企业和电力装备业的共识。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催生了一批优秀企业诞生,并成为国际知名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智慧能源管理运营的领军者。[详情]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密集发布一系列支持生物质发电健康发展的文件,如《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为今后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指出了很好的方向。[详情]
近日,重庆市发改委核准批复了1项瓦斯发电项目。该项目将新建设7台4000千瓦瓦斯内燃发电机组、2台9吨/小时余热锅炉、1台3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1台制冷量5524千瓦热水型溴化锂机组。同步建设瓦斯储存、预处理,及烟气脱硝等辅助系统。项目总投资为24385万元。[详情]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详情]
3月14日下午,新华社发布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北极星电力网根据名单初步统计发现,11位央企老总出现在常委名单中。[详情]
去产能,今年进入第3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在当前煤炭价格恢复性上涨至合理水平、先进产能释放的大背景下,去产能有哪些难点?如何完成今年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详情]
储能,被誉为下一个风口,是电力行业的热点话题。如何商业化?更是各方争议的焦点所在。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储能产业独立性指导政策文件,对于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详情]
太阳能灯发光很“给力”,30瓦的LED灯管亮度相当于100瓦的普通路灯。因为不用电,它更是节能减排的“高手”。100套普通的300W市政道路照明路灯,以每天10小时照明计,使用10年要耗电100万度以上,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有1078吨。 [详情]
日前,市政府与省电力公司就共同推进石家庄电网建设暨城市三年大变样工作进行会谈,据悉,按照规划,今明两年和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电力公司将投资100多亿元,用于石家庄电网建设。到十二五末 [详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回望2017年,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展望2018年,电力体制改革怎样深水前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以期在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