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医药政策大年,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各省市发布的细则,2017年仅国家级发布文件就已超300余份,涵盖了医药、医疗、医保以及流通四大领域下几乎所有的细分方向。[详情]
2017年是业绩丰收年,虽然很多战役失败,但赢得了整个战争。今年也是新老技术交替的变革年。有人指出传统模式危机慎重,投资回报直线下滑的趋势不可避免,制药业可能象染料业一样成为历史。[详情]
《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第二条明确“药品销售人员不属于医药代表,不纳入本办法管理。”同时《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还明确“本办法所称医药代表,是指代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详情]
未来国内制药业会以飞快的速度向欧美靠拢。主要原因就是CFDA的密集政策组合拳,简单来说就是基本照搬FDA的先进经验。[详情]
时至年末,在讨论明年行情时,较多机构看好明年医药股的行情,有的甚至认为明年医药股的机会会类似于今年的白酒股。[详情]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药品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据悉,我国将编纂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药品标准。[详情]
近年来,中医药政策红利频出,涉及中医药产业链所有环节,既有上游药材种植与保护环节的规划及政策,也有中游药材流通及贸易环节的政策与意见,更有在终端对中医药大力发展的规划。[详情]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实施;“互联网+中医药”被重点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很多商品已进入电商时代,中药饮片交易电子商务化成大趋势。另外,中药细分领域中,预计到202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将超300亿。[详情]
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折射出国内生物医药创新的活跃度。热潮背后,是三股关键力量的支撑:国家药品监管改革深入推进。[详情]
今年的“双十一”再次刷新历史记录。笔者了解到,阿里和京东的“双十一”交易额达2953亿元,其中阿里1682亿元,京东1271亿元,这也向世界展示了国人线上购物的火爆。荷包还没完全鼓起来,“双十二”又要来了,你是继续剁手还是拼命守住荷包?[详情]
药品、耗材,可谓是公立医院传统两大盈利命脉,双双实行零差价之后,公立医院该如何生存,是现今政府和医院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即便有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通过提高其他费用收入等手段的帮助,但不可否认,公立医院的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详情]
药品质量是否安全,品种是否齐全都是医生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对用药安全、医保控费、细菌耐药等综合监管愈发严格下,医生用药也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在今年年底更显得尤为突出,纵观之下,我们看到医生用药即将面临5大限制。[详情]
随着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制药巨头在中国的转型之路益发艰难,以下分析了三个制药巨头在中国的转型表现。首先是赛默飞,主要还是中国市场成助推力;其次是,阿斯利康:中国市场两位数增长。[详情]
2017年,国十七条、GPO、医联体、三明联盟等一系列名词,令人目不暇接。各地药品采购政策多变,采购目录准入的严苛控制、药品价格的螺旋下坠、两票制牵扯而来的商务等市场职能不断加压,折射了药品集中采购在2017年唯一的“不变”就是持续、不停的“改变”。[详情]
人工智能最初对生物制药公司的吸引力在于简化研发操作,提高临床试验的速度和成功率。那么,什么时候才能释放人工智能算法的实力呢? 大多数专家认为,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距离人工智能完全整合到其研发部门大约有10年的时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