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为有历史系统性记载的传统药物,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而如何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以“现代药物”的崭新面貌让中医药“走出去”,并为增进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是中药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药装备行业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详情]
2018年年末,医药行业迎来了一个重磅消息:一致性评价大限延期了。对于大限的取消,有关部门表示,一是对基本药物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与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工作联动推进;二是医药行业目前还面临着提升科学认知,临床资源不足等挑战。[详情]
“智能制造”在我国制药机械设备、医疗等领域都备受热议,国家对这方面的政策支持更是不间断,发力促使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向德国工业4.0方向看齐。[详情]
各行各业的粉尘爆炸事件频发,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据了解,粉尘爆炸是指可燃性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产生的化学反应,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据了解,粉尘爆炸多发生在伴有铝粉、锌粉、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植物纤维尘等生产加工场所[详情]
过去,人们需用多种不同材料才能发射出不同波长的荧光,现在只需一种结构单一、便宜易得的“小分子”荧光染料,就能实现从绿光到近红外光的多重荧光发射。[详情]
一种具有血液触发形状记忆恢复的可注射纳米复合晶胶止血材料,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郭保林研究员课题组研制成功,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详情]
在高度敏感的卫生保健设施环境中,同时有传染性病人和高度易感染病人在接受治疗,因此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和疾病传播的可能性至关重要。[详情]
继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之后,我国在大动物模型研究领域又诞生一项重要成果——世界首例神经疾病基因敲入猪在中国诞生。[详情]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研究发现了SIRT1活性调控的新机制,首次证明了O-GlcNAc修饰是SIRT1抵抗应激的分子开关,表明O-GlcNAc修饰可能成为抗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新靶点。[详情]
Analog Devices, Inc.,高性能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及医疗设备行业的长期供应商,近日宣布与麻省理工学院 (MIT)合作研发用于新一代病人监护设备的技术。 [详情]
药物毒理学,作为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探讨药物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阐明药物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作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和规律,阐述机体防御体系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详情]
研发运用蛋白质高回收率提取及纯化技术研发出的产品在封闭、止血、减少渗出、防黏连、促进组织愈合、防治漏瘘方面效果十分出色,相关主要技术在国内国际均属领先水平。据悉,此项技术的研发主要因为猪源纤维蛋白封闭剂的关键技术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及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详情]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如果购买2000升以下的反应器,95%会选择一次性反应器,只有少数非常传统的企业因使用习惯会继续选择不锈钢反应罐。据了解,药明生物的生产基地共投资1.5亿美元,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继2016年9月份2个1000升生产反应器建成投入生产后,今年12月份,新安装的14个2000升反应器全面投产。[详情]
近两年,国家在药品监管方面新政频频出台,CFDA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锤,成为医药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一致性评价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程。[详情]
链霉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由该属微生物产生,因此链霉菌被称为药物合成的天然细胞工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