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松)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数字化制造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详情]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床市场已有10年,尽管近几年的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最大的机床进口国。[详情]
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确定了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四大细分行业,作为到2025年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产业的发展重点。[详情]
中国重要的官方和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昨日出炉,虽然出现相悖的走势,但均显示制造业仍处于低谷。11月官方PMI再次掉头向下,跌至49.6%,创逾三年最低水准;而财新中国11月制造业PMI升至48.6,延续回升势头,创下5个月高位,但仍处于萎缩区间。[详情]
3D打印的未来发展是应该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控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的,成为众多智能化平台的某个部分。在2020年,3D打印全球产值有望实现2000亿元人民币。而在目前,这个产值还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中国只占到了10%。 [详情]
工信部部长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解读中国制造2025。[详情]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与设备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渗透。一份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的报告认为,我们现在每天被各种媒体“洗脑”的新技术将在2025年达到某种引爆点。这份报告调查了800位科技行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受访者分享了他们对于各个技术发展的时间线。[详情]
据牛津大学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20年内将会有47%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专家表示,智能机器人将最先代替流水线上不断重复单一动作的工人,但是与艺术创作相关、与人交际的公关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断或思考的工作,难以被取代。[详情]
高压变频器属投资类设备,主要用于节能和改善生产工艺。其未来市场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详情]
12月2日,工信部辛国斌副部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审议由装备工业司组织编制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这对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大喜事。长期来看,该规划对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起到指导作用。短期来看,随着规划出台时间的临近,机器人概念股受到利好将被催化,实现良好市场表现。[详情]
近日,高通发布数据显示,未来5年智能手机的累计出货量将达到85亿部。然而这个数据,远远落后于高通对智能硬件市场的判断。根据其“数字第六感”的构想,2020年将会出现超过500亿个连接设备,更是接近新增智能手机总量的6倍。[详情]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器需要传感器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正确执行相关的操作。机器人已经开始应用大量的传感器以提高适应能力。例如有很多的协作机器人集成了力矩传感器和摄像机,以确保在操作中拥有更好的视角,同时保证工作区域的安全等。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工业传感器的盘点。[详情]
正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人气爆棚,受到高层和经济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机器人终端消费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生产,是开启中国制造“工业4.0”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详情]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弱点制约了其快速发展的脚步,在其细分领域,还存在着基础薄弱,质量水平偏低,核心技术缺失,知名企业鲜有等现实问题。[详情]
大企业要勇敢一点,只要想清楚产品痛点,不一定要想清楚平台战略,可以拿单品去市场试一试,摆在用户面前看用户买不买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