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等撰文,详细阐述了在制造系统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人机关系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指出以“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制造系统、虚实结合的设计与制造手段、人机共融的生产方式”为特征的智能制造空间将快速形成,重塑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详情]

抢滩工业互联网“风口”,广东唯一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正式启动
车间里,各种大型机器轰鸣作响,一颗小螺丝钉也许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一个个螺丝钉的温度、变化都能实时汇总给系统“大脑”,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大千,也许机器能耗大幅下降,产品质量能提升,甚至重大事故得以避免。[详情]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详情]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详情]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打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告诉企业家谁制定了标准成为行业的定义者,谁就能轻而易举的控制整个市场。[详情]

中国制造业要迈向工业4.0,必须先补工业3.0的课——精益生产;甚至是工业2.0的课——IE(工业工程)。[详情]

富士康母公司竭力摆脱代工模式,要借助登陆A股向工业互联网转型。[详情]

预测性维护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和广泛接受。预测性维护是保证未来高效、可持续服务的关键。虽然预测性维护所依赖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与突破,但在将数据系统地转化成(客户)利益并应用到特定商业模式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距离。[详情]

在欧洲工业4.0和美的智能工厂规划的影响下,我国工厂纷纷开始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变化也将推动各企业开始采用人机产品,为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开辟新的应用。总体来讲,我国人机界面未来呈现三大发展趋势。[详情]

一个产业的兴起总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3C电子自动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检测行业也进入了高速井喷的阶段。深圳市鑫信腾科技成立仅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年销售额过亿元、年增长率近50%的成绩,的确令人惊叹。[详情]

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是全球第二个数字化工厂,是位于德国安贝格的西门子电子工厂的姊妹工厂,正式名称是: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详情]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发挥智能制造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形成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详情]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产业进步,工业云服务逐步成为我国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详情]

据悉,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在推动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在工业领域逐步部署IPv6、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5G等先进技术,并以此形成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和生产体系。[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先生发表了题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的实现途径》演讲,演讲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市场变化与制造企业的问题;二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三是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途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