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对科技变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会以两种基本的方式搅乱我们的劳动市场。[详情]
易往信息的APS被誉为供应链优化引擎,在满足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等各种生产资源约束的基础上,实时、同步地给出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最优生产排程计划,最大化优化用户目标,如准时交货、设备利用率、成本等,帮助生产企业优化生产管理及作业流程,[详情]
云计算和大数据当前已经在各行各业被广泛的采用,从中人们能更便捷的掌握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工业也同样是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的领域,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云计算和大数据将会改变人们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的方式。到2015年中国云计算相关产业将会达到引人注目的1.1万亿规模,80%的数据、计算和应用都将被“云化”。[详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物价带动人工费用上涨,智能手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代工企业为寻求廉价劳动力,已开始加速进行工厂转移。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于1988年进驻广东深圳,随后为了寻找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应对劳动力资源紧张,逐渐将工厂向中西部迁移,以降低用工成本。这些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太原(2003年)、重庆(2009年)、四川成都(2010)、河南郑州(2010年)、贵州贵阳(2013年)等。[详情]
中国各地的工厂正在用机器人取代人类,世界各地都能感觉到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的五个故事,切实落地的讲述了中国不起眼的工厂里实实在在发生的变革。[详情]
数字化的颠覆能力从汽车行业就不难看出。例如人们买车时通常会根据预算进行,而汽车有90%的时间都处于待机状态。[详情]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经说:“我担心总有一天技术将超越我们的人际互动;那么,这个世界将出现一个充满傻瓜的时代。”[详情]
1955年,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约翰·麦卡锡和明斯基、罗彻斯特、香农等共同给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交了一份项目建议书,希望能获得第二年于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的资助。[详情]
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GMIC全球智能机器人大会上,多位国内机器人生产及设计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1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至少是一个千亿级以上的市场规模。[详情]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早在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开始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占比超过全球销量的20%。[详情]
2015年以来,大家都极其关心“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重点讲“互联网+”。[详情]
如果做工业物联网(IIoT),需要将工业系统与IT系统深度融合,需要对工业应用有很深的理解,而这一领域并不是云服务提供商等平台类的企业所擅长的,所以GE、西门子这些老牌企业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具有天然优势。[详情]
既然称之为“革命”,工业4.0就不仅仅是用今天我们的眼光可以去理解和把握的,必须有面向未来的思维才能真正去理解它,并把握它的脉搏。[详情]
机器人在媒体眼中毁誉参半。一会儿说它们给我们打扫房屋和递送批萨,一会儿又说它们窃取我们的工作并威胁要接管我们的世界。[详情]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海尔的思路清晰又大胆,青岛海尔年报称:“目前公司处在网络化战略阶段,致力于转型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后电商时代基于用户价值交互的共创共赢生态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