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沙漠中,沙丘如同自然界的流动建筑,随风而变,形态万千。这些看似静止的沙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流体力学智慧。沙丘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自然选择优化了其形状和结构,使其能够在风的侵蚀和沙粒的流动中找到平衡。这种自然界的减阻艺术,为人类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对沙丘减阻特性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了新的减阻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设计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科技的效率和性能。[详情]
电,从风中来。风以每秒约7.6米的速度驰骋,百米多高的“大风车”转动不停。风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瞬时,“绿电”经“疆电外送”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3000多公里以外的华东地区。[详情]
科技创新力量崛起 市场动能持续改善:外资聚焦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
随着2025年上半年接近尾声,瑞士百达、高盛、路博迈基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资管机构相继发声,看好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其中,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消费等板块成为外资机构热议的话题。[详情]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一辆无人驾驶巴士正沿着预定路线平稳行驶,提速、变道、避让、掉头……动作“丝滑”。[详情]
近日,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尊界S800正式开启批量投产,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也是汽车行业以开放共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详情]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表示,盘古大模型5.5正式发布,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同时,基于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为大模型应用提供澎湃算力。[详情]
面对雨季汛情与持续高温的双重考验,大港油田采油五厂以系统化管理为核心,通过气源精准调控、生产精益管控、现场严抓细管三大举措,筑牢天然气安全运行防线,保障能源供应“不断档”。[详情]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月23日(以下简称“中交三航局港湾院”)凭借新型建筑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能力和数智化赋能工程建设的显著成效,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进一步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详情]
作为工业制造领域复杂度最高的场景之一,半导体行业为实现“零缺陷”目标、满足极致良率追求,对于产品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高规格要求。[详情]
“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大连起航 将开展水道智能航行实验
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在202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即将到来之际,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6月16日于大连起航。本次巡展由中远海运集团、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是2025年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之一。[详情]
广东佛山,机器人和AGV小车在美的工厂无线稳定协同作业;江苏无锡,无源物联技术助力海澜之家门店实现海量商品自动盘点;浙江杭州,多目标船只轨迹感知等应用让钱塘江水域巡检执法更高效……这些正在全国各地上演的新场景,离不开中国移动对5G-A的探索开拓。[详情]
我国新一代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列车CR450,近日于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试跑。CR450动车组以运营时速400公里,试验时速450公里的成绩,打破全球高铁速度纪录。[详情]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 创新驱动 以“新”提速 以“新”提质
多台3D打印设备正在同步运行,金属粉末在激光束的作用下熔融成形,层层堆叠......走进159厂增材制造车间,现场已看不到人头攒动,只见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滚动。[详情]
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华中科技大学丁汉教授团队研制的“荆楚”人形机器人落户武汉并启动量产……近日,人形机器人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展现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勃勃生机。[详情]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30万,其中90%以上由驾驶员分心、疲劳或违规驾驶导致。“安全第一”是无人驾驶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然而无人驾驶不意味着零事故,而是通过技术消除人为操作失误,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无人驾驶已经来到人们身边。某种程度上说,无人驾驶承载着人类超越人类驾驶员,实现更安全、更便捷出行服务的梦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