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否则的话,我们可能会被数据引向问题的反面。[详情]
伴随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物联网(IoT)已经成为引爆IT变革的新导火索。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6年全球可连网设备将达到64亿件的规模,而到2020年更会上升到210亿件。[详情]
这几天,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多年来罕见的极寒天气,朋友圈被一个“冷”字刷屏了。冷虽冷,日子还得照常过,一如我们照常要品读新闻一样。[详情]
最近,由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物联网测试与验证技术中心联合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在南大图书馆悄然“上岗”。[详情]
当时代的年轮走过“十二五”、驶入“十三五”的快车道,“互联网+”在我国制造业掀起的创新潮一浪高过一浪。[详情]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数据中心云计算企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关键的资源管理调度系统等方面,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获得市场应用。[详情]
罗克韦尔自动化和Sunset Learning Institute(SLI)正在展开合作,力求改进和提高从业人员在工业物联网(IoT)方面的继续培训与认证机会。[详情]
2016开年的科技盛会CES已经落下帷幕,在今年的CES上,虚拟现实和智能汽车成为焦点,VR将会引发的变革成了全产业链热议的话题。VR也必会给物联网产业带来变革。对于IoT可能带来的更多变化,半导体厂商该如何应对?[详情]
据获悉,日前交通部正在联合多家车企制定包括安全规范、通讯协议在内的技术标准,为未来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详情]
续航问题是如今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点阻碍之一,出于便携性的考虑,可穿戴设备做得太厚重,所以大容量电池这种想法算是泡汤了。[详情]
在工业环境中,由于传输速度和数据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确保更加高速、平滑的数据交换,万兆级产品得到广泛应用。[详情]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交通运行态势精确感知和智能化调控,载运工具智能化与人车路协同控制。[详情]
当我们还在感慨移动互联网的不可思议时,制造业正在生成“智慧的大脑”,一场比爱丽丝的仙境更为奇妙的变革,正在展开。[详情]
1月16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在固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详情]
机器人能在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制造并逐步改进多代“子体”机器人。在多次实验中,机械臂先后独立制造了共10代“子体”机器人,每一代机器人在性能上都要优于上一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