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科被评为CMCD2018年度运动控制领域检测量测最具影响力企业
工业制造,国之重器。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制造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国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品质升级、创新升级,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国运动控制行业肩负着一份历史使命与重担,在下游应用行业迅速朝着产业链高端、高品质发展的趋势下,也同时要求运动控制行业本身必须扎扎实实、回归制造之本,坚持技术创新,把产品品质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全力支持中国制造业的又一次振兴。[详情]
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凭借其在推进性别平等以及践行包容性承诺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全球230家在该领域表现卓越的公司一起跻身2019年彭博性别平等指数(GEI),并首次荣获2019年“妇女促进会奖”(Catalyst Award),该奖项旨在表彰获奖企业为促进女性进步,创造安全、包容的工作环境方面所进行的显著和前瞻性举措。[详情]
1月23日上午,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揭牌仪式在扬州软件园双创示范基地举行,中心主要开展服务机器人、科技文旅、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创新产业新高地。[详情]
检测认证赋能美好智能生活 【智汇专访】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裁杨佳劼先生
2019年1月21日至22日,国际领先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以下简称“TüV莱茵”)受邀出席由Taas Labs主办的第三届“科技赋能,让智能家居更懂你”智能家居亚洲峰会。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裁杨佳劼先生接受智汇工业记者专访。[详情]
英飞凌植根于中国家电行业多年,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和全面的应用覆盖,依托专业的应用工程师团队以及当地的能力中心实现与客户共赢。2019年1月21日至22日,英飞凌技术市场经理黄显明博士受邀出席Taas Labs第三届“科技赋能,让智能家居更懂你”智能家居亚洲峰会。会上黄显明博士接受智汇工业记者专访。[详情]
上海,2019年1月24日 - 过去的数百年间,人类经历了从蒸汽化、电气化到信息化的巨大变革。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孕育着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出现,工业4.0时代已向我们慢慢展开,社会生产力又将在这次新的技术更迭下实现大幅飞跃。[详情]
ABB、奥迪与IONITY为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电动汽车交通服务
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参会嘉宾可以首次以环保可持续的方式通过公路往来于苏黎世国际机场和达沃斯之间。[详情]
2019年1月21日,山龙智控与创维智能装备在山龙智控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互惠、互利、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在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详情]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1日,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多层防御技术,可通过增强网联汽车主机的防御能力,保护网联汽车免受网络攻击。[详情]
2019年1月21日,山龙智控与创维智能装备在山龙科技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互惠、互利、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在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详情]
近日,施耐德电气在上海隆重举办了电能管理精英合作伙伴峰会,与多家全新合作伙伴完成签约,同时与既有精英合作伙伴达成续约。[详情]
新型 Allen-Bradley 42AF RightSight M30 光电传感器是罗克韦尔自动化智能传感产品组合的全新成员。RightSight M30 智能传感器采用中型尺寸的直角外壳,具有更优秀的环境耐受性和远距离检测效果,可为各种高要求应用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和性能。[详情]
Festo济南新全球生产中心举行一期厂房启用仪式 将建成Festo全球最大生产中心
2019年1月23日,Festo在济南孙村举行新全球生产中心一期厂房启用仪式。Festo集团监事会副主席Ulrich Stoll博士,Festo管理董事会主席Oliver Jung先生,全球运营总裁Dr. Dirk Loebermann博士,Festo济南全球生产中心总经理陈宏先生,Festo大中华区总经理 刘天鹏先生与济南市高新区领导共同出席了活动。[详情]
皮尔磁:机器人技术“技术报告ISO/TR 20218-1:2018”已颁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技术报告ISO/TR 20218-1:2018,机器人技术 - 工业机器人系统安全设计 - 第1部分:末端执行器”。这份技术报告是对现有工业机器人系统与集成标准ISO 10218-2:2011的修正。[详情]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演进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未来社会对电力需求将持续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到2040年电能将占最终能源消费增量的40%。同时,一个更加高效、分散化、数字化的电气化时代正在悄然到来,人们对于电力的可靠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电侧的需求也愈加复杂,这就对配电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