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联网创新中心 为“智慧中国”助威

来源:大河网

点击:1985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工厂


      江苏物联网创新 为“智慧中国”助威
      一个“智慧中国”的范本
                   
      在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看来,“智慧中国”已经落地,即将变成现实。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物流、智慧节能环保……在物联网“智慧江苏”服务公共平台上,这些都是可供出售的智慧服务商品。在这里,种地的是一批大学生,他们在室内就可以给大棚通风、施肥;看病不需要出远门,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享受医疗和护理专家们的网络会诊。
      
      在智慧节能环保方面,通过对PM2.5、水环境、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的监控检测,环保工作者只要打开监测屏幕,各个区域的最新监测数据便一目了然。
      
      “智慧中国”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目前,物联网“智慧江苏”服务公共平台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更多领域、行业纷纷向中心抛出“橄榄枝”,希望寻求合作。
      
      一种敢破善立的机制
      
      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肩负着为物联网行业发展探路的使命。此外,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授牌的省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它还承担着提升学科、科研、人才实力的重任。
      
      如何找准定位,完成使命?朱洪波用两个词来概括中心探索出的答案:一是“敢破”,二是“善立”。
      
      “敢破”彰显了打破旧机制的勇气: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壁垒;打破传统“单位制”,人才引进实行“双聘制”。一系列举措大大激发了产业活力。比如,中心与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了“智慧协同混合域生态环境监控服务系统及应用”项目,目前在江苏各地已设置了72个PM2.5监测点。
      
      “善立”是确立新机制的魄力:中心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实施PI制的暂行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机制改革扎实推向深入。
      
      在协同创新中心,记者注意到如下流程:各个分中心和成员单位进行项目申报;评审小组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入选项目下发到相关单位进行完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确定;最后确定科技开发和示范应用的重点任务,形成中心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项目指南。“通过项目指南,成员单位不仅分工明确,还可以互联互通。”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何春银说。
      
      一支创新队伍的壮大
      
      “人才是推进‘智慧中国’的核心力量。”朱洪波说。
      
      在中心的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名单中,不乏物联网行业内的“明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格林贝格尔、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中心究竟靠何魅力将天下英才会集于此?
      
      优厚的待遇是一个方面。朱洪波说,为了给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中心下设智慧矿山、智慧家居安防等9个分中心和3个支撑平台,让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自主担当“掌舵者”,真正实现了人尽其才。
      
      中心在引才的同时不忘育才:举办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组织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每年立项资助200个……
      
      刚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张明继是中心四层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的受益者。在中心3年免房租及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张明继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开发出差异化的“远程控温恒温槽”产品,在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利润率超过120%。

    (审核编辑: 智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