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2025”有何启发?

来源:大照明

点击:1466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

    频繁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的背后是佛山高新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正在越来越强。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佛山高新区正在加速对接国际创新资源,从而加快推动区域的转型发展;作为佛山南海新兴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为区域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为此,中国制造急需学习国际先进工业生产制造,从而推动南海智造。

    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企业要不断革新自己

    7月20日,由德国百年企业经营模式研究专家邱建卫教授主讲的“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2025的启发分享会”全国巡回演讲(南海站)在南海照明协会会议室举行。佛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南海区工商联相关领导、南海照明协会会长雷自合,广州登陆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云波、副总经理段欣工,利升光电董事长王清平,达美灯具执行董事张润明,嘉美照明总经理周水明,南海照明协会秘书长罗秀明,以及来自南海照明行业的企业高层共50多人出席此次会议。

    分享会现场

    会上,南海照明协会秘书长罗秀明介绍道,2017跨界·未来“醒狮杯”南海照明设计大赛已进入作品征集时间,本次大赛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共设置未来奖、创意奖、科技奖等多个奖项,奖金总额高达30万元。南海照明协会欢迎企业积极参赛,提升企业知名度,参赛就是赢家。

    邱建卫教授

    邱建卫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都渴望公司长寿,百年不倒,希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需要不断变革自己,企业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邱教授也对LED照明行业发展态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第一、从德国照明行业看我国照明行业的趋态是:“从高效照明到智能照明、从强调节能到强调光的质量和以人为本、从单纯提供照明产品硬件到提供软件、系统和服务”;

    第二、中小型照明企业经营面临的五大困局是“外向型经济背景下出口型导向企业的转型危机”“生产制造型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低工资、低保障’的缺陷无法适应以人为本的市场环境”“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不足”“经营观念的落伍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面临营销模式的创新问题”等问题;

    第三、照明市场竞争模式面临创新,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发展,照明企业必须细分市场需求,深挖用户的需求盲点,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德国商业照明产业群创建模式参考;

    第五、产业集群及其发展环境等。

    德国企业为什么倍受欢迎?德企追求“专而精”!

    邱教授在主讲中讲到:中国制造,势不可挡,这是大势所趋,时代发展的结果。德国为什么倍受欢迎?邱教授认为,一是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二是德国人非常守时;三是德国人待人诚恳。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等等,这些只是德国人的部分基本素质。

    在邱教授看来,德国还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早在1989年,德国教育经费就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0多年来,德国教育经费的增长超出经济增长速度的3—4倍。“德国制造”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耐用、可靠、安全和精密,“德国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外显,背后是德国制造独特的精神文化。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民族,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未来中小企业发展,邱教授建议要“立足本业、畅品守业、新品创业”,更要注重品质、提高服务质量,借鉴德国企业的经营原则,我们“不求大、先求专、再求精、后求强”,大是必然的产物;十年一批畅品,让主打单品成为爆品,再成为爆款。企业在一个领域做精做强,便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获得长久发展。最后,邱教授用一句话总结:“定位不当,终身流浪;一无所长,一生瞎忙”。他希望南海企业能够“传工匠精神,承百年基业”。

    德国工业4.0时代将引领世界工业精神,德国设计、德国标准、德国制造、德国价格,源于德国民族百年企业“专业、严谨、专注、精工、执着”的工业信仰和毅力。学习德国、振兴中国,当今中国制造正呼唤新一代能工巧匠。这不是一个大师的时代,这是一个大师傅的时代!

    在互动环节,利升光电董事长王清平和铂利欧总经理李河分别向邱教授提问。铂利欧总经理李河提出“英国的工业设计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不同之处在哪?”邱教授表示,英国的工业设计在于多元化,而德国在于实用操作,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据悉,本次活动是佛高区对接国际创新资源的重要一环。佛高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副科长罗森明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佛高区正在加速对接国际创新资源,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来。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