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特征趋势(下)
四、业务布局逐步向新兴领域加快延伸
近年来,制造业各行业普遍面临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建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环境,提升产业整体产能与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经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以高铁动车组车体制造为例,包含加工、焊接、装配、打磨四个核心工序,如果全部由人工完成需要六七百人历时四个多月时间。在动车车体焊接,车窗、车轴、车轮等配件打磨抛光工序中引入多轴工业机器人后,相关组件生产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单台打磨机器人可代替10名工人同时工作,人工成本及操作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利润空间不断扩大。
五、资本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
技术和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始驱动力,任何一轮技术创新,都必然要有资本市场的坚强支撑,而资本市场的长期收益,也往往来自对技术创新点的把握和培育。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都处于资本风口,我国机器人产业资本市场亦非常活跃。资本杠杆的运用颠覆制造业的传统运作逻辑,提供机器人企业增长新思路。制造行业普遍遵循“技术-产品-市场-收益”的传统企业运作规则,机器人行业资本杠杆的使用打破此线性、单向传导模式,使产业发展形成结构化、多层次发展模式,推动机器人产业进入资本联动、跨越增长的新时代。资本市场可以为新兴科技公司带来资金、品牌和渠道优势,引导其合理配置资源,抢占战略高地。2017年6月12日,上海新时达宣布以4.05亿全资收购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此扩展运动控制产品线、完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产业链布局。2017年上半年,智能物流仓储的机器人公司Geek+通过A轮、B轮融资,分别获得1.5亿人民币和6000万美元的投资金额,用于加强团队的业务实力,包括加速产品的迭代研发、加快国内业务布局和拓展、启动国际化战略布局。
六、智能机器人是实现跃升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物理性能,是机器人长久以来的传统发展道路。但我国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有限且分散,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在很大程度上要以依托进口零部件和本体的组装、集成为主营业务,虽也有一定的创新突破,但基本上是被动地、跟随式发展,难以获得产业发展主动权。反观全球,智能感知认知、多模态人机交互、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不断成熟,为智能机器人的演进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与全球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特别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等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领域,部分已接近和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发展智能机器人既是高屋建瓴、另辟蹊径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产业跃升的新兴增长点。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具有技术和产品相互交叉缠绕、互相推动的特点。如科沃斯、优必选、康力优蓝、Roobo等企业通过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凭借智能交互和特定场景整合迅速切入人们日常生活并逐渐发展壮大,利用市场收益进行技术革新,快速步入我国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行列,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