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早设想的智能工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来源:互联网

点击:148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工厂

    经过近两年多角度高密度的讨论,来自德国的工业4.0概念,逐渐从狭义地指代一次工业变革,走向广义地指代一次社会经济变革。工业4.0当然不能限于工业领域内部讨论,但是德国最早提出工业4.0的概念时,确实也没有像现在讨论的如此发散。

      

      按照最早的定义,工业4.0包含的主题主要有二: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虚拟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虚拟数字化工厂设计、仿真,机械装置的数字化虚拟设计、仿真);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生产包含内容较多,我们这里主要回溯智能工厂在德国的最早设想。

      

      智能工厂的设计,最为代表性的可能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所开发的SmartfactoryKL,为此我们早前邮件采访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创新工厂系统(IFS)科学总监Detlef Zühlke教授,以下是他介绍的SmartfactoryKL的最早设想。

      

      “工业4.0”的基本概念诞生于2005年SmartfactoryKL成立之际(按:这比一般认为工业4.0于2011年提出的说法要早很多),其目的是把智能技术和网络投入到工业应用中。2011年德国政府在咨询专家的帮助下,将其定位为高科技技术战略并将之命名为“工业4.0”,自此“工业4.0”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工业4.0”的概念仍是未来生产的一个愿景。为了将这一革命性的愿景转变为日常应用,我们需要在技术上持续发展使其逐步进化。“工业4.0”不再是通过传统单一组件的发展而产生,而是借助联网技术,遵循一定的共同标准,让许多企业共同参与到其中开发。

      

      经过两年多的公众关注,2014年项目组完成了第一个具体项目,将“工业4.0”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最突出的便是在201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全球第一个“工业4.0”演示系统。

      

      该产品共有10家企业联合参与了研发,这第一个“工业4.0”示范作品的完成,一来可以证明该概念实现的可能性,二来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如何将相关新技术转化成产品。该创意是由位于凯泽斯劳滕的SmartfactoryKL发起并协调的。如下图。

      但是,到2014年为止,“工业4.0”只能说是一个愿景,我们还没有符合该概念并能够让客户购买的产品。我们首先要建立标准,使不同的产品可以方便地互连,就如同家用电脑市场上那些即插即用产品。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便是乐高积木。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将乐高积木构建成任何东西,因为所有的乐高积木零件都是遵循一定的标准来建造的。有了适用的行业标准,那么互相兼容可以互连的产品便不遥远了。

      

      

      “工业4.0”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愿景,主要带来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正如我们的日常物品,如手机、相机、汽车等正“智能化”和联网进入全球互联网,类似的发展也可以在我们的工厂得到见证。

      

      按照物联网即用的范式,组成我们生产系统的所有组件也成为智能网络节点,可以很容易(在很大程度上自主)集成到基于IP的网络。我们现在安装并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操作打印机和其他设备,也开始通过生产设施的构建、调试和操作方式得到反映。

      

      端到端的基于以太网的“工业4.0”方式将根本改变我们现有的控制架构。以一个长期的观点来看,现场级的每一个传感器和执行器都将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作为一个ERP系统或者NC控制的网络节点。因此,整个网络中的所有信息将可用。

      

      但现实不会那么简单,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回答。例如,我们需要几个层次的标准,使工厂的元素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放在一起。此外,在“工业4.0”实现之前,数据安全领域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工业控制中很重要的实时行为,不会使用基于以太网的解决方案。

      

      “工业4.0”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未来愿景。为把这个愿景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工业界和科学界的共同努力,因为一个孤立的产品不能在网络世界里成功,我们需要不同产品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工作,使概念转化成商品,把愿景转化为现实。

      

      借助smartfactoryKL项目,10个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建立了一个“工业4.0”生产厂模型。每个合作伙伴建立一个系统模块,或者提供相关跨应用的技术。smartfactoryKL定义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和通信标准,并整合各个模块。它是“全球第一例‘工业4.0’演示模型”,Detlef Zühlke教授说。毫无疑问,它也是将“工业4.0” 转化为现实十分重要的第一步。经过近两年多角度高密度的讨论,来自德国的工业4.0概念,逐渐从狭义地指代一次工业变革,走向广义地指代一次社会经济变革。工业4.0当然不能限于工业领域内部讨论,但是德国最早提出工业4.0的概念时,确实也没有像现在讨论的如此发散。

      

      按照最早的定义,工业4.0包含的主题主要有二: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虚拟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虚拟数字化工厂设计、仿真,机械装置的数字化虚拟设计、仿真);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生产包含内容较多,我们这里主要回溯智能工厂在德国的最早设想。

      

      智能工厂的设计,最为代表性的可能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所开发的SmartfactoryKL,为此我们早前邮件采访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创新工厂系统(IFS)科学总监Detlef Zühlke教授,以下是他介绍的SmartfactoryKL的最早设想。

      

       

      “工业4.0”的基本概念诞生于2005年SmartfactoryKL成立之际(按:这比一般认为工业4.0于2011年提出的说法要早很多),其目的是把智能技术和网络投入到工业应用中。2011年德国政府在咨询专家的帮助下,将其定位为高科技技术战略并将之命名为“工业4.0”,自此“工业4.0”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工业4.0”的概念仍是未来生产的一个愿景。为了将这一革命性的愿景转变为日常应用,我们需要在技术上持续发展使其逐步进化。“工业4.0”不再是通过传统单一组件的发展而产生,而是借助联网技术,遵循一定的共同标准,让许多企业共同参与到其中开发。

      

      经过两年多的公众关注,2014年项目组完成了第一个具体项目,将“工业4.0”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最突出的便是在201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全球第一个“工业4.0”演示系统。

      

      该产品共有10家企业联合参与了研发,这第一个“工业4.0”示范作品的完成,一来可以证明该概念实现的可能性,二来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如何将相关新技术转化成产品。该创意是由位于凯泽斯劳滕的SmartfactoryKL发起并协调的。如下图。

      

      但是,到2014年为止,“工业4.0”只能说是一个愿景,我们还没有符合该概念并能够让客户购买的产品。我们首先要建立标准,使不同的产品可以方便地互连,就如同家用电脑市场上那些即插即用产品。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便是乐高积木。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将乐高积木构建成任何东西,因为所有的乐高积木零件都是遵循一定的标准来建造的。有了适用的行业标准,那么互相兼容可以互连的产品便不遥远了。

    (审核编辑: 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