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思路是什么样的?

来源:互联网

点击:137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工厂

    社会化生产在经历了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期发展让现代企业具有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等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工具和方法,人们终于可以在信息时代的自动化工厂蓝图上更进一步,创造出“智能工厂”。

     

      【动力】为什么要搞智能工厂?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劳动力问题逼的。劳动力短缺的时候,不仅找不到人,还会出现员工流动性强、敬业度低、管理难度大。这时候,很可能会被逼无奈地上智能工厂。智能工厂不仅可以减少用工,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改变劳动环境。德国人提出工业4.0的原因如此,韩国人用机器人多的原因也如此:韩国人喜欢罢工........当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柔性等等。

      

      【基础】上智能工厂,必须有高档次、高质量的设备。否则,如果经常遇到设备和质量问题,人员不但减不下来,维护的人工和费用反而可能上升、设备运行效率也会下降。设备上了档次,价格一定也不菲。如果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企业就难以赚钱。所以,智能工厂一定要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生产的工艺和管理就必须跟上。换句话说,那些习惯于低成本、低质量、靠拼设备的企业,可能不适合做智能工厂。

      

      【手段】要想代替人,就要分析机器代替人的约束。比如,操作工的信息途径包括:电话、联络单、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等等。要把人的工作换成机器来做,这些信息要通过信息集成和数据采集的办法得到。其次,人的操作方法要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全自动流水线来说,这就是将工人的思想融入CPS。再如,要减少设备的点检维护工作,很可能要配置自诊断系统。

      

      【权宜之计】减人是个过程,在减不下来的时候,可以设法降低工作量、合并工作内容。特别地,当生产和设备相对稳定时,操作室的人员可以减少——但前提是要注意的。再如,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操作室建设在环境好的地方、甚至可以利用移动办公。

      

      【大数据】人少的时候,质量检验就可能出现问题:顾不过来。这时候,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生产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即便生产时没发现问题,也可以离线分析,以免质量失控。当然,如前所述,这样做的前提是质量、设备足够稳定,否者可能导致成批的废品。

      

      【困难】采用智能制造时,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技术问题,本质上是投资和成本问题:把生产节奏放慢一下,是不是可以解决了?原料用好一点,是不是可以解决了?检测环境改进一下,是不是可以解决了?也许你确信: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这些成本和投入实在承担不起,那么不投就是了:这说明,劳动力问题,还没有逼得整个行业必须这么做。我相信:随着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劳动力的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

      

        这样,你所在的行业可能会面临三种选择:1、采用智能制造、2、移到经济更落后的地方;3、将劳动力成本附加的产品上。当然,第3种做法成功的前提是:整个行业都没有进步,或者有些企业被淘汰出局....

     

       智能工厂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家制造业企业需要去逐步建设的能力。对不同行业、不同外部市场竞争格局、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企业能力的企业来说,其建设智能工厂的重点和着手点也不尽相同,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虽然紧迫,但切忌盲目,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才是通向智能工厂的大道。

    (审核编辑: 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