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来源:网络

点击:1192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 照明,萤火虫,

       夜晚,走进家门,迎接你的不是亮晃晃的灯光,而是一群打着小灯笼的萤火虫,该是怎样的浪漫!在闸北区场中路某居民小区底楼,年轻的七一中学实验员王侦,把浪漫变成了现实。在近10个水产周转箱里,他培育了近2000只萤火虫。在崇明岛上长大的王侦说,他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重新见到这些小精灵的身影。

      对萤火虫产生兴趣

      王侦的父亲王新明和母亲顾燕都是农场职工,在他们的记忆里,曾经,夏夜里见到萤火虫并不是什么难事。王侦小时候,有次生病,妈妈下夜班回来,给他带了一只萤火虫,小虫子一闪一闪地发出光芒,让他惊喜不已。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王侦的父母支持儿子的兴趣,成了儿子的好帮手

      但是,随着王侦一点点长大,到市区求学,童年的这幅美景,似乎渐渐远去。高三那一年,学校组织学生去崇明露营,回到家乡的那个夜晚,王侦竟然又意外地看到了成群的萤火虫,如同电影《阿凡达》中的奇幻场景。“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系统夺走了萤火虫的家园,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些小精灵回到都市?”王侦说,从那时起,他就对这个神奇的生物产生了兴趣。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显微镜下的萤火虫纤毫毕露

      开启寻萤育萤之旅

      拉着表弟,王侦开始了他的寻萤之旅。他们在崇明一处偏僻的草堆里,捉到了数十只萤火虫,觉得萤火虫应该吃树叶、蔬果之类的食物,没想到,第二天,萤火虫全都死了。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王侦自创微循环系统,确保水质达到萤火虫的生长要求

      萤火虫究竟怎么养?它的食物是什么?它需要怎样的环境?在网络论坛上,王侦找到不少同好之人,但是赏萤者多,养萤者少,所有的门槛还要自己摸索。

            高中毕业,他报考了上海海洋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在2008年顺利地通过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申请,开始了他们的“萤火虫繁育计划”,利用假期走南闯北,到郊外寻找萤火虫的踪影。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王侦喜欢用相机和显微镜捕捉萤火虫各个阶段的美

      没有光污染、有洁净水源,王侦告诉记者,由于生存环境苛刻,萤火虫可以被视作衡量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的标志。全球现存大约2000种萤火虫,中国境内大约为100余种,有水生和陆生之分,找到他们并不容易。由于不能打开光源,吓到这些小生灵,同伴们往往只能在人迹罕至的山沟,摸黑前行。虽然不止一次踩入沼泽,掉入水沟,但是,每一次邂逅,都让王侦如入梦境。如今,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在浙江的竹林里,被当地人称作“火链虫”的萤火虫围绕竹枝起舞;在广西,王侦找到了如同蚕宝宝大小的“多点萤虫”,全身有多达33个发光点,晶莹剔透。“黑夜里,忽然看到萤火虫星星点点的光,会一下子对未来充满希望。”王侦说,那是很难用言语描述的激动。有趣的是,在萤火虫聚集区,经常可以见到发着光的蜗牛壳。原来,萤火虫的食物不是树叶,而是蜗牛、螺蛳等“荤食”!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若非亲眼所见,很少有人想到蜗牛竟然是萤火虫的食物

      在家建萤火虫乐园

      在大学实验室内,王侦小心翼翼地尝试将野外带回的萤火虫繁育孵化。他设计了水微循环系统,既保证了水质的清洁,又不会因为换水冲走了水中的萤火虫卵。2010年,毕业前夕,他的“水栖萤火虫化蛹装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认证。通过互联网,他不仅认识了国内权威萤火虫研究专家,还参与筹建了位于厦门的国内首家萤火虫公园。在父母支持下,他把家中客厅改造成了萤火虫乐园,悉心繁育着一批又一批萤火虫宝宝。

      去年,王侦应聘来到七一中学,成为一名生物实验员。他主动向学校提出,在高一年级开设《再见萤火虫》的拓展课,受到学生欢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这是王侦最喜爱的一首诗。在他的课堂上,不仅展示萤火虫的成长奥秘,也分享古今中外诗篇佳作描述的流萤之美,体会环境保护对小生命来说是何等紧迫和重要。这个暑假,他计划着把家中的小院改成迷你的“萤火虫公园”,邀请学生重温自己儿时的快乐。

    【甘做嫁衣】2000只萤火虫为他“照明”

      轻搅水面,萤火虫就会点亮灯笼,宛若漫天星辰
     

    (审核编辑: 智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