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2018年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榜单
二、中国机器人创新Top100数据分析
(一)机器人创新Top100产业生态分布分析
根据用途,机器人细分大致分为三大类,即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无人机。而工业机器人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处理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人类和机器人由相互隔离、保持距离发展到充分的人机交互,融合共生。
▲ 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机器人创新Top100中,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占比最高,达到55家,占比55%,服务机器人37家,无人机为8家紧随其后。Innov100数据分析师认为,工业机器人占到榜单的54%,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依然是目前行业的热门方向。而随着劳动人口红利的进一步消失,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服务机器人已经处于爆发的临界点。
▲ 机器人Top100细分行业分布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势头较为良好,其中机器人top100中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搬运机器人占比最高,占比达29%,其次装配机器人,占比达6%。
▲ 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占比
服务机器人主要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等领域。其中,机器人top100中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占比较高,分别为12%、7%、6%。
▲ 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占比
(二)机器人创新Top100区域布局分析
赛智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机器人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环境、资金等都要求很高。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广东、北京、上海、辽宁等为首的珠三角、京津翼、长三角、东北地区。
珠三角地区企业通过积极与具有技术优势的国际机器人龙头企业对接,完成多项企业的引进合作,有力的推动了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京津翼地区中北京、天津、河北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关系。京津冀三地在机器人产业链、智力资源、创新平台、应用开发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各有优势,集聚发展态势显著。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具有自主品牌,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三角地区拥有全球机器人巨头布局在特别是上海的总部或基地,同时拥有国内龙头企业,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集聚效应。长三角地区的工程机械、汽车、大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为工业机器人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重点高校,高新技术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东北地区整体上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新松机器人公司为代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产品应用覆盖弧焊、点焊、搬运、装配、码垛、研磨抛光和自动导引车等。辽宁省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已拥有专利成果超149项。
▲ 机器人Top100区域分布
(三)机器人创新Top100成长周期分析
目前,机器人行业代表性企业多为2006年前后创立。2014年和2015年创立的新型公司进入榜单最多,均达到15家。2014年前后,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芯片等领域技术发展,推动创新公司在机器人的细分领域开始发力,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机器人top100创立时间分布
(四)机器人创新Top100创投分析
2017年,工业机器人更受到投资方的青睐,均占比达59.1%;其次是服务机器人,占比达36.4%;无人机占比仅为4.5%。
▲ 机器人Top100投资领域分析
2017年,机器人创新Top100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等早期创业项目,其中天使轮占11%,Pre-A轮/A轮/A+轮占41%。
▲ 机器人Top100投资轮次分布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