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生产模式逐渐普及 中国制造面临四大问题

来源:OFweek 工控网

点击:174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时代,世界经济的类型从市场导向型转为消费导向型,定制化生产的模式将会普及,中国制造面临严峻的问题:内外市场萎缩,制造业市场饱和;成本——收益杠杆失衡成本优势渐失;品牌溢价失效;欧美国家高端制造倒逼中国制造业变革。关于这四大问题,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出路在于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内外市场萎缩,制造业市场饱和

      由于中低端制造业的进入门槛低、参与程度广泛,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层出不穷;每年制造产生的产品由满足内需到对外出口,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随着每年工业产值的不断上涨,制造业产能和产量已经明显过剩,供给也早已远超预期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结构却在不断升级,消费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的功能性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求;个性化、科技感强的创新性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年轻一代的“新消费者”们将视线更多的锁定在像苹果手机那样的“智慧型和时尚型”产品上,低端大众化的制造产品不断被驱逐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功能型、品牌化向体验式和参与感转变,但是多数的中国制造企业却完全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市场早已饱和,随之而来的是制造业空心化的不断加剧。

      成本——收益杠杆失衡成本优势渐失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依靠廉价的生产成本在短时间内实现迅速扩张市场的目标,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领域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公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已经接近美国,生产成本的差距缩小到5%的范围之内。这其中除却汇率变动的影响之外,主要来自于劳动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劳动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2008年,生产成本优势下降到只剩下5.5%。中国制造的成本正在逼近美国。时至今日,中国工人工资年均与十年前相比上涨了12%,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除此之外,中国近十年地价飞涨,制造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也是一路飙升,各种叠加因素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运往各地的成本大幅提高,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然不在。

    品牌溢价失效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而来的制造业,在借助成本优势和广阔市场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也曾效仿欧美制造企业,试图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发展瓶颈,用消费者的品质和情感诉求重塑品牌,实现品牌的再次溢价。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都在中低端市场中徘徊,无论是格力、海尔,还是中国数以万计贴标产品,中国的制造业始终未能实现向高端领域的突破。中国制造业所欠缺的工匠精神,让中国的制造业深受廉价低质形象的困扰。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很难从需求和动机培育、价值和角色塑造、习惯和归属感塑造等三方面对品牌溢价形成拉力。

      细数中国的制造产业,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像可口可乐那样敢夸下海口:“哪怕一夜之间全世界的工厂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但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存在,很快就能东山再起”。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的制造企业多数都是依靠“薄利多销”来创造利益价值,品牌难以形成企业的一种可变现资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面前难逃厄运。

      腹背受敌的中国制造业:中低端制造业中心转移通过政策补贴和低成本投入的优势,中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造业迁移的主场;但是随着中国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这些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国外乃至本土的制造厂家陆续将企业迁徙到下一个制造业中心——东南亚。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鼓励、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东南亚国家在生产要素价格和环境负荷能力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优势,而这些廉价的生产成本正是吸引外资投资建厂的所在。

      东南亚国家凭借政策和当下的低成本生产要素的优势,参与到世界制造产业的生产当中,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撼动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一名东南亚女工在成堆的纺织品前微笑。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低迷,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重心迁移至东南亚国家,当地的工人得到了更多就业机会。

    欧美国家高端制造倒逼中国制造业变革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倡导的“再工业化”也为中国的制造产业带来新的挑战,制造产业高端化成为大势所趋。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制造业回流不单单是指将传统的制造产业迁回国内,而是战略性制造产业的主导权的控制。美国长期以来,以创新、科技和品牌元素所积累的制造产业正在向新的领域迈进,高端智能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中国作为“代工生产”的制造大国,尽管实现了制造业年产值2万亿美元的突破,在规模和产值上一路领先,但是在真正的竞争力上却始终不及美、德、日等制造大国,随着这些国家向高端制造业领域的迈进,中国现有制造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将受到狙击。

      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一方面难以应对来自低生产成本国家的竞争挑战,造成中低端制造产业的外流,另一方面,在高端制造领域难以与欧美国家相匹敌。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道路愈发艰难。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出路: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工业革命时代下的制造产业千篇一律,过多的削弱了消费者个性需求,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正在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进入到了精益求精的定制化时代。

      在定制化时代,中国的制造业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自身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重复人群,而是具有精工制造精神的劳动者。世界上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都是因为拥有工匠精神,不断生产精益求精的产品而得以长存。精工制造代表着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更高制造水准,闻名世界的瑞士手表在每一个零件和每一道工序上用心打磨,追求完美,才能够名满天下,畅销全球。

      中国的制造产业只有经过精工制造,拥有了切合实际的工匠精神才能够将我国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融入到产品当中,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口碑,摆脱粗制滥造的形象,用品质获得今后品牌的高溢价能力。

    欧美国家高端制造倒逼中国制造业变革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倡导的“再工业化”也为中国的制造产业带来新的挑战,制造产业高端化成为大势所趋。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制造业回流不单单是指将传统的制造产业迁回国内,而是战略性制造产业的主导权的控制。美国长期以来,以创新、科技和品牌元素所积累的制造产业正在向新的领域迈进,高端智能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中国作为“代工生产”的制造大国,尽管实现了制造业年产值2万亿美元的突破,在规模和产值上一路领先,但是在真正的竞争力上却始终不及美、德、日等制造大国,随着这些国家向高端制造业领域的迈进,中国现有制造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将受到狙击。

      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一方面难以应对来自低生产成本国家的竞争挑战,造成中低端制造产业的外流,另一方面,在高端制造领域难以与欧美国家相匹敌。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道路愈发艰难。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出路: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工业革命时代下的制造产业千篇一律,过多的削弱了消费者个性需求,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正在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进入到了精益求精的定制化时代。

      在定制化时代,中国的制造业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自身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重复人群,而是具有精工制造精神的劳动者。世界上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都是因为拥有工匠精神,不断生产精益求精的产品而得以长存。精工制造代表着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更高制造水准,闻名世界的瑞士手表在每一个零件和每一道工序上用心打磨,追求完美,才能够名满天下,畅销全球。

      中国的制造产业只有经过精工制造,拥有了切合实际的工匠精神才能够将我国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融入到产品当中,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口碑,摆脱粗制滥造的形象,用品质获得今后品牌的高溢价能力。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