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想聊一个话题:碳中和。
2、说到碳中和,得先从碳排放和全球变暖说起。
3、我们说,人类活动,企业生产活动,大量开采煤炭、石油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断累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4、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洪涝干旱、极寒热浪、冰川融化。
5、比如,全世界90%的冰和70%的淡水都在南极洲,如果南极的冰都融化了,意味着海平面会上升66米。
6、这是什么概念?
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在一线城市中,有十几个城市海拔都低于66米,尤其是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或者长江沿岸的城市。
8、这意味着整个东部全部都没有了。
9、还会使食物链发生巨大变化。
10、随着全球变暖,每一年都会有大量冰掉落在周围海洋,在海面浮游,冰下面有很多海洋生物。其中,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大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企鹅又是以大鱼为食,虎鲸以企鹅为食。
11、一旦全球变暖了,就意味着浮冰的数量会剧烈减少,浮冰数量一旦剧烈减少,浮游生物就会减少,继而导致磷虾、企鹅、虎鲸等减少。
12、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些连锁反应带来的后果不可设想。
13、怎么办,抑制全球变暖,抑制二氧化碳的排出,于是就有了“碳中和”。
14、在2015年的气候变化大会上,联合国成员国达成了一个共识:在2050年到2100年之间,全球实现“碳中和”。
15、那什么是碳中和呢?简单来说,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相互抵消。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6、所以,全球变暖不只是环保局、气候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已经把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因此产生了“碳政治”、“气候政治”。
17、中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18、所以在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每年以国家为单位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一年所抵消的二氧化碳,加在一起得为零。
19、怎么办?
20、植树造林是一种方法。但要抵消一个人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12棵树龄10年的大树。
21、光靠种树不行。要抑制碳排放,要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
22、但这样一来就复杂了,因为要平衡很多事儿。例如我国是排碳大户,是制造业大国,目前无法实现不使用煤炭、汽油。
23、于是,国际上就提供了一种商业手段,就是碳指标的买卖。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碳中和”。
24、因为一部分企业用不完,一部分企业不够用。所以在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都可以互相买卖碳排放指标。因为要花钱购买指标,所以就有了碳交易。
25、碳交易的出现,必然会给一些企业带来机会,也会倒逼另一些企业去改变。
26、所以,“碳中和”看起来是环保概念,其实是个经济概念。
27、在碳市场引入抵消机制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绿色投融资的重要领域。而那些占据了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等可再生能源优势的城市和企业,会迎来新的机遇。比如,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还有内蒙古和甘肃北部是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西部地区有充足的光照。
28、所以要在这些地方大规模建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西电东输。就需要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于是就催生了一个新的投资机会,特高压线路。
29、另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储能。比如,太阳能只能在白天产生,但白天又不会被用掉。在光伏和风能充足时,将转化成的电能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所以就要有一种专门储能的技术。
30、除了发热、供电这样的“碳源头”,还有建筑业、交通运输这种“碳应用”环节。比如特斯拉,2020年卖碳指标收入达到15.8亿美元。
31、当企业必须要考虑碳排放,甚至要高额来购买碳配额时,就会考虑更换材料,甚至改变商业模式。
32、这种改变在哪里,机会可能就在哪里。
(审核编辑: 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