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留美公共管理学会(CAAPA)、留美公共政策学会(CPSG)、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和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事务系协办。
据介绍,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共200余位学者参会。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人工智能为城市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通过制度协同构建治理共同体、技术赋能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发展布局探索“双碳”路径及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科技“硬实力”与人文“软智慧”融合驱动。期待研讨会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包容性城市发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他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要守牢安全公平的产业底线。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在波澜壮阔的人民城市建设实践中,共同绘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可期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指出,需推动人工智能向治理驱动力转变,并依托学科与智库平台参与城市治理创新,为后续研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
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联合召集人丁煌期待国内外顶尖学者能通过跨学科国际合作,为智能时代的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演讲共有四个部分,每部分由不同学者主持并发表演讲。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城市数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帮成主持;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多元治理与全球城市发展”,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录法主持;第三部分的主题是“城市治理创新范式与智能驱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系主任、教授吕守军主持;第四部分的主题是“城市发展的多维实践与韧性塑造”,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系主任吕晓俊主持。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系系主任、教授,Habitat International主编Eddie Hui(许智文)提出,未来城市是一个由“智能、可持续、韧性、宜居”四个要素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为使系统内各要素有效运转,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AI)来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城市规划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Mildred Warner与研究团队通过对公平性与政策助推效果的评估,得出了地方政府能够促进公平的结论。并提出不仅要思考公共政策的路径依赖,还应当思考政策的层次。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出,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打造创新区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吴教授基于对布鲁金斯学会“创新区”(innovation district)概念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涵盖区位选择、用地规模、参与主体、空间形态与发展目标的五维分析框架。运用这一框架,他系统回顾了中国创新区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以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社区、特色小镇等典型案例,并总结了当前中国创新区建设的最新进展如模速空间。
他进一步指出,创新生态圈的建设发展能有效激发城市内生创新活力、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
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商业与公共管理教授Carmine Bianchi提出“基于地方”且结果导向的动态协作平台方法,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转型背景下,关注农村与城市地区及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并指出本地化是全球薄弱环节。他表示,城市问题复杂且动态关联,需关注问题的行为模式。如交通拥堵,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同时也需要关注流量限制。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系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驻院资深研究员Kevin Desouza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受限原因之一是观念狭隘,他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自我组织的创造系统,需采用多资本方法规划管理,需要关注如经济、人力资本等。
研讨会期间开设了19个平行分论坛、1个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2个青年学者论坛,进一步拓宽了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在细分议题下各抒己见,促进了跨学科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研讨会共收到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共286篇论文投稿,经评审,16篇博士及博士后论文获评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这些论文聚焦城市治理的新兴问题,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潜力。
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振全主持。第三届全球城市治理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当地组委会主任陈杰代表组委会对专家们的精心准备和与会者对组委会的信任表示感谢,相约明年再见。
(审核编辑: 朝言)